《记住乡愁》聚焦黄陂木兰故里乡村振兴之路

  • 作者:小蝶
  • 2023-03-15

近日备受期待的记住乡愁正式播出了,剧中所展现的场景、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都非常的棒,特别是主角们,他们的人物性格和情感表现,让观众们都得到了共鸣。最近关于这部作品《记住乡愁》聚焦黄陂木兰故里乡村振兴之路是现在观众们讨论的热点,以下就是小编关于这个话题的详细内容。

武汉晚报讯(记者万建辉)从单一的农产品种植到农旅融合,旅游业带火特色农产品和传统非遗手艺,黄陂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串联起乡村振兴的新图景。3月13日晚,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九季《黄陂——木兰故里 四季花开》,聚焦黄陂木兰故里乡村振兴之路,展示春节前后央视摄制组进驻黄陂木兰生态文化旅游区大小村落,为期20天的拍摄成果。

黄陂区文化馆馆长徐晓青介绍,黄陂是花木兰的故乡,位于武汉市北部,面积2261平方公里,武汉市三分之一的自然村都位于黄陂。黄陂围绕“木兰文化”,打造乡村旅游,源源不断的客流让当地36万农民吃上了“旅游饭”。2019年,黄陂被评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每逢周末,就有3万多武汉市民来这里体验乡村生活。

时长半小时的纪录片《黄陂——木兰故里 四季花开》,展示了木兰山脚下的村民们成立旅游专业合作社,村庄的发展由合作社统一规划、统一打理,开发成民宿、农家乐、商业和文旅四个区域,以房屋土地入股,让村民变成股东。黄陂脉地湾萝卜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脉地湾萝卜和大多数农产品一样,是应季产品。过去,老一辈人地里种出一茬萝卜,就只管卖一茬萝卜。如今,从海外留学回到村里的年轻人让萝卜开花,漫山遍野的萝卜花,白里透紫的曼妙色彩,吸引了更多城里游客。泥塑和制铜锣是享誉全国的黄陂非遗,传承人让泥塑“少年花木兰”,手持小铜锣,前往非遗集市参展。当地的老手艺人强强联合打造的非遗项目,这些传统手艺,变成了当地村民捧在手里的“金饭碗”。

从单一的农产品种植到农旅融合,黄陂人不断摸索、不断尝试,短短几年,686座现代化农场如春笋般破土而出,数字化大棚、无人驾驶的拖拉机逐渐推广开来,智慧农业让慕名而来的城里人感受着不一样的乡土气息。旅游产业带火的不仅有特色农产品的种植,还有当地的传统手艺。从共建共享到农旅融合,再到文旅融合,黄陂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串联起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黄陂——木兰故里 四季花开》编导屈奥迪说,在黄陂的大小村庄,很多村民从事着和旅游相关的行业,有的开民宿、有的办农家乐、有的在景区上班。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让黄陂的乡村旅游发展如此之好?带着好奇,他们多次前往调研。第一次去黄陂调研,跟当地人聊天,发现这里的人都有一种勇猛的闯劲,不怕吃苦,敢想敢做,令人敬佩。随着调研的深入,发现黄陂人做乡村旅游仅仅靠“勇敢”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的集体智慧。第四次到黄陂,跟着当地的村民和民俗专家一起寻找木兰的印记,聆听木兰小时候的故事,试图从木兰身上找到黄陂人发展乡村旅游的精神气质,发现团结协作、共建共享的精神,是黄陂人做好乡村旅游的精神。

在杜堂村,大家看到了村民集体打造的旅游专业合作社,村庄的发展由合作社统一规划、统一打理,开发成民宿、农家乐、商业和文旅四个区域,以房屋土地入股,让村民变成股东。在距离杜堂村几十公里之外的徐冲村,听到了村民们一起发展农旅融合,打造现代农场和智慧农业的故事。随着游客的增多,黄陂人的乡村旅游产业也遇到了自己的瓶颈,面对困境,这里的村民们紧紧地聚集在一起,他们商议打造共享厨房、共享菜地、发展共享经济。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这种团结协作的乡村旅游模式,不仅吸引更多的城里人来到黄陂品味旧时光,寻找记忆中的乡愁,旅游经济的发展也让村民们过上了家家有两层小楼,户户有小汽车的日子,祖祖辈辈耕耘过的这片土地如今焕发出勃勃生机。”屈奥迪说。

以上所述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记住乡愁》聚焦黄陂木兰故里乡村振兴之路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够解决您的疑惑。如果您对影视娱乐方面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欢迎您关注本站后续的更新内容。

您可能感兴趣

  • 《记住乡愁》为新农人加油

    01-16
  • 网站声明: 本站 “《记住乡愁》聚焦黄陂木兰故里乡村振兴之路” 由"体会"网友提供,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