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如初见》历史背景是什么?讲了什么年代的故事?想要知道这些内容的话,不妨来看看本文的介绍吧,希望通过文章内容你能更加了解《人生若如初见》的内容。
《人生若如初见》历史背景是晚清庚子国变后,讲述了有志青年奋而崛起挽救家国的故事。
庚子国变,是指清朝末期,由于列强欺凌过甚和洋教在地方作恶多端,激起中国百姓普遍的愤恨,造成义和团的兴起。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号召,拔电杆、毁铁路、烧教堂、杀洋人和教民。清政府听信义和团能够刀枪不入,便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五月二十五日对十一国宣战。为扑灭义和团的反帝斗争,维护在华利益,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英、美、法、俄、德、日、意、奥八国组成的侵略联军,于1900年6月,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天津租界出发,向北京进犯。最后导致中国陷入空前灾难,险遭瓜分。1900年,是中国农历庚子年,这场100多年前爆发的动荡也被中国人称庚子国变、庚子国难、庚子事变。
1898年夏天,慈禧太后废除了光绪帝尝试推行了103天的新政,再次剥夺了光绪的权力,并将他幽禁在了瀛台。
光绪帝被幽禁后不久,慈禧便开始考虑要废黜他,但这遭到各国一致拒绝,皇帝的“废立”也是举国震惊的大事,慈禧的决定在清政府内部也遭到了反对。最后,在大多数人的反对下,“废帝”一事不得不搁置了下来。慈禧想用大阿哥取代光绪是想继续控制政权,但外国人的干涉导致废帝计划流产,使得慈禧认为外国人干涉了她的家务,这加深了他们和慈禧的矛盾。外国公使们在拒绝承认中国新皇帝的同时,向慈禧提出了一个他们更加关心的问题,他们联合照会清政府,要求其马上宣布镇压两个反对外国人的秘密社团,“义和拳”和“大刀会”。
在1900年战争爆发以前的数年间,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一直是模棱两可的,但是外国人却无法接受这种骑墙的政策,于是,各国此时强烈要求清政府马上明确表态。
1900年8月19日,在逃出北京后的第五天,慈禧发出了两道上谕,第一道发给了军机大臣荣禄和大学士徐桐与户部尚书崇绮,明令他们留在北京向洋人求和,但在城破不久,荣禄已经跑到了保定,而那两位大臣也相继上吊身亡了。她的第二道上谕发给了身在上海的李鸿章,要求他火速北上,与庆亲王奕劻一起主持议和。20日,在北京城西北方向100公里处的一个小县城,急于求和的清政府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向世人发布了这样一份官方文件——《罪己诏》。
《罪己诏》实际上是在向外国人回答,到底应该由谁来承担中外开战的责任这一问题。起码从内容上看,只有义和团和那些地方官僚、军队以及无知的王公大臣们才应该成为清算的对象。
1900年8月23日,慈禧起驾,继续西行准备前往山西。第二天,她再次给李鸿章发去电报,告诉他可以“便宜行事”,朝廷“不为遥制”。
列强中最先答应议和的是俄国。俄国是想要东三省,俄国在这儿谈判的一个重要的意图,就是要解决1896年中俄密约所没有能够解决的东三省的国境问题。所以当时一听说李鸿章要来谈判,俄国人第一个支持。俄国准备率先同中国议和的消息披露后,过去潜伏在各国之间的复杂矛盾又重新暴露了出来。一番协调后,各国最终确定了先议和后停战的策略,而不是清政府希望的先停战后议和的办法。
庚子国变后中国主权彻底沦丧。庚子国变为中国人不堪外国人压迫之民族排外运动,不惜以血肉之躯与敌人炮火相抗,爱国精神可嘉,行动却愚昧。李大钊在其《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中说:“时至近日,吾人所当努力者,惟在如何吸取西洋文明之长,以济吾东洋文明之穷。断不许以义和团的思想,欲以吾陈死寂灭之气象腐化世界。”
经此事变,清廷已成风中残烛,中国人则在受尽屈辱之后,更迫切地追寻振兴国家之道。
以上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人生若如初见》历史背景的解惑,如果还有更多想要了解的影视新闻,就请关注台词课后续更新内容吧。
群星闪耀时是人生若如初见吗
04-09《人生若如初见》复播
12-28《人生若如初见》追剧日历
12-27《人生若如初见》秋红原型
12-22《人生若如初见》杨凯之原型
12-22《人生若如初见》良乡原型
12-22《人生若如初见》集数介绍
12-22《人生若如初见》播出平台
12-22《人生若如初见》演员表
12-22《人生若如初见》剧情介绍
12-22网站声明: 本站 “《人生若如初见》历史背景” 由"谱不完的曲"网友提供,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