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大地山河锦绣,滋养了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并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中华文明能延续发展的内在脉络是什么?这个文明古国强大的韧性与生命力从何时起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又是怎样形成的?
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汉化育民意,使统一成为中国人历两千年而不变的认同。在那个四方攸同的时代里,人们在山河湖海间努力经营一生,慢慢垒就矗立历史长河中的文明。
依托百年中国考古发现,从湖南里耶古城遗址出土的秦代木方、渤海湾畔的秦代行宫遗址、秦直道遗址、汉代南越国宫苑遗址、海昏侯墓等历史遗存中,解析史料、透物见人,解码秦汉王朝统一的历史进程,追寻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持续发展的历史答案。
百年来,依托一代代考古学家的努力,实证了中国一万年的文化史。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在天地间勠力生存。他们制造石器、传递火种、埏埴陶器、建筑屋舍、发展农业,创造出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结晶。
他们一次次走向更远的远方,创生出中华文明的深固根系。将观众带回数千年乃至万年前先民所生活的时代,从定居与农耕文明起源的脉络出发,展现文明诞生的“摇篮”。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曾提出,中华文明的起源“不似一支蜡烛,而像满天星斗”。本集《星斗》即得名于此。这星斗闪耀的时代,各地的人群彼此认知、交汇凝聚。
庙底沟彩陶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尊贵的玉器也在南北之间发生着广泛传播。继《摇篮》之后,《星斗》一集循着时间的脉络,从彩陶与玉文化出发,探寻中华大地上灿若星斗的古文明。
古国,即远古之国。距今5000年前后,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文明走上了快速的发展道路。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划定的“古国时代第二阶段”,本集纪录片的故事徐徐展开。
这一时期,良渚古国以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探索治理复杂社会的机制,成为东亚最早出现的区域性王权国家。大江大河间的各个区域,也纷纷进入早期国家形态,参与着作为整体的中华文明的构建。
以陶寺、石峁、二里头为叙事主角,展现循古国时代的万千气象、建立夏王朝这一历史时期的壮阔历程。
中华民族不惧艰难险阻,以不屈不挠的开拓精神,创造照耀时代的物质成就与文化遗产,完成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蝶变,开启了以铜礼器为核心,政治权力与伦理秩序合一的夏商周三代文明。
一片甲骨惊天下。自1928年开始的殷墟发掘,为我国现代考古学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作为商代晚期都城,殷墟是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发掘时间最长、次数最多的古代都城遗址,出土了后母戊鼎、妇好鸮尊等许多国宝级的青铜重器。
可以说,殷墟发掘开启了殷商为信史的研究序幕,拓展了甲骨学研究新领域,更锻炼和培养了李济、梁思永、董作宾、郭宝钧等中国第一代考古学家。
探寻“何以中国”,绕不开一方“何尊”。这件出土于陕西宝鸡贾村镇的西周青铜礼器,高38.8厘米、重14.6公斤,内底铸有12行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的记述,是目前看到最早的、以文字书写的“中国”之名。
分封制构建的家国体系、以德配天的政治理念,被寄寓在以鼎、簋为代表的青铜礼器中,物化成为“礼制”。本集纪录片《家国》聚焦西周时期,从疆域治理、家国体系、族群融合、礼制确立等视角,回答“何以中国”之问。
天下远近,小大若一。《天下》一集的叙事脉络,从东周延续至秦朝。东周数百年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碰撞与融合,中华文明以兼容并蓄的姿态成为天下视野的轴心。在这样一个时代里,经济与文化蓬勃发展,四方渐为一体,孕育出天下大一统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