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文明之旅,欢迎你穿越到公元 1009 年在中国,这一年是宋真宗大中降服二年,辽圣宗统合二十七年。打开这一年的大事年表,我估计你和我一样,都会注意到一生一死两件大事。那生的是谁呢?苏洵,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苏东坡,他爸爸这一年出生了。那死的是谁呢?是辽朝的传奇人物萧太后。你琢磨一下这一生一死两件事,其实都预示着一个盛世的到来。你看萧太后虽然死了,他本身很了不起,但他死后,他的儿子辽圣宗耶律龙婿就接班了,这个皇帝也不错啊。当然,辽圣宗这辈子不容易,在位将近 50 年,前面一半都是他娘,就是萧太后做主,后面一半才是自己亲政,但是两段的治理成绩都不错,两段接力算是把辽朝推向了鼎盛。
我们再来看苏洵、苏轼、苏辙这三夫子,今天我要对你们说一声,终于等到你,你们终于在历史舞台上露头了。但是也不能着急,咱们还得再耐心等上 30 年。为啥?因为按照苏群自己的说法,他小时候就是个玩孬,不是什么神童, 30 岁左右才开始用心读书。而苏氏、苏哲这两兄弟恰巧也要等到将近 30 年之后才出生,所以现在不能着急,咱们心里有个数就行,就是在大宋西边的四川梅州,中国古代文坛上,这三朵奇葩正在破土而出,悄悄绽放啊。
但是眼下什么也没有,咱们有点耐心,这一年宋真宗大中降服,二年我们还是重点要关心都城开封府的那个气氛。上一期我们说到了宋真宗从去年大中降富元年开始折腾那一摊子破事,又是天书降临,又是封善泰山,就这些事,按说这两件事干完也就行了。你想天书是老天爷给皇帝写了一封信,那风扇呢?是皇帝到泰山顶上给他回了个信。哈哈,气氛轰到这儿,有头有尾的,这不就行了吗?不行。上一期我们就讲到迷信和谎言这种事儿,它像个种子,一旦落了地,生了根、发了芽,止不住的,他会在各种力量的参与和推动下,他自己开始涨始作用者也刹不住车,一直涨成一个庞然大物。你看,太上风扇是完事了。唉,这不还有个天书吗?老天爷的亲笔心呐。宝贝,你搁那,你总不能在皇宫里面随便找个抽屉就扔进去,得供起来。那供哪得修个房子,这房子能小得了吗?这就是后来宋代的玉清朝应公在哪修的?在开封城西北方向的天波门。
为什么要提天波门啊?因为很多听过杨家将评书的人应该对这个词熟。一听这不是天波杨府吗?但是你想这是传说,因为杨家将的第一代就是那个杨业,他投降宋朝之后,一个武官常年镇守在外,又不常年住在开封府。而且在宋朝那个重门轻舞的氛围下,杨业其实官并不高,你即使在开封府里有个宅子,能有多大?天波杨府那个规模肯定即使有也很小。
在那个历史阶段,天波门附近最大的建筑就是我刚刚提到的宋真宗为了供奉天书修的这个玉清朝应供多大面积?总计大概 35 万平方米,折算是 540 亩啊。这俩树什么概念啊?你要是到北京看过故宫这个规模,就是今天北京故宫的 bug 那么大,你听起来是bug,但是你想一想,北京城修故宫,那是一片空地上做设计的,白纸上画的图,想修多大呀?而玉清招映工不一样,开封城当年已经是建成的,需要通过大规模的拆迁才能再造一个这么大的建筑群,你想这个难度造半个故宫啊。
而且宫,故宫那是给皇帝住的,造大一点大家也认这个玉清昭应公,本质上他就是个道观案,就是为了供奉一封天书而修的这么个建筑,居然有今天故宫的一半大。你感受一下决策者的那个雄心,那修这个玉清招应公他到底花了多少钱呢?很遗憾,历史上没有详细记录,而且确实也挺难算的,你想它是一个活动场所,它不是一个房子建成就算完了,它前面有土建装修费用,后面还有办仪式活动的费用。办仪式活动按照宋朝的规矩,还有大量对官员和百姓的赏赐啊。而且他前前后后搞了十几年。反正宋朝的时候就有人说这个玉清招应公花的钱是无书啊。我见过的当代学者给出来的最高的估算就围绕玉清招运工花了所有的钱,是两个亿,不是2亿个铜钱,这是2亿串铜钱,就是2亿。民呐,你还记得前几期我们提过那个数吗?每年要给辽朝送碎币是 30 万,这个数是两个亿啊。你一看那个碎币简直就是毛毛雨洒洒水,根本就不算啥钱。
公元 1009 年,就在今年,朝廷任命了丁卫担任总指挥玉清招运工的建设工程如火如荼开展起来了。我们这期节目我们就借着这个事儿,我们来解读一个问题,就是明摆着好像不太正义的一个事儿,你皇帝打兴土木,这是儒家自古以来就强烈反对的嘛。你宋真宗是从小在宫里面受过完辈的儒家教育的吗?你大宋天子从来是自诩仁政的吗?你为什么要这么大兴土木?为什么一门心思要修这么大的工程?而且当时的老百姓也不怎么叫苦,更有趣的是宋朝那么当的士大夫们也不坚决反对,唉,这是为啥?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就一起穿越回公元 1009 年,大宋大众降服二年。
我自己在看玉清招运工的相关资料的时候,我有一个强烈的感觉,不是他们建筑有多大,也不是什么富丽堂皇、吊梁画栋,不是这些,最强烈的感受是两个字,着急。真着急。你想本来这个工程按规划是预计 15 年修好,但是一着急一使劲,居然 6 年半干完了,你说多着急?而且几万人的打工地,三伏天,烈日凌空,工作不准停,这也太不人道了。
所以这事后来就有人反映到皇帝,那皇帝专门为这事就是三伏天这个玉清昭应宫工地能不能开工,就为这事还下了一道圣旨,皇帝是这么说的,说这么地搞土建工程,就是抬土的那帮人,三伏天太不人道了,这就别工作了。但是其他工种的该咋样还咋样,你看皇帝透着还是周期。不只是土建工程,还有装修,主要是画壁画,那是征集了全国能画画的工匠都来这个工地上干活啊。一想那个时代没有电灯,所以按说只能白天花,对吧啊?不,晚上你也得给我画美化一副墙壁,发两根蜡烛,你们给我夜以继日的画,就这么着急?那想出这类管理方法的人也是主持这个大工程的人,这个人很有名,要记住这个名字叫丁卫。
后面的几期节目我们要反复多次的提到这个人,他是这个历史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而今天我们围绕玉清招应公这个话题,咱们不需要知道他太多的事,你就知道两件事就行。第一件事这个丁卫它是一个工程专家。不是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吗?说丁卫有一次担任修复皇宫的工程总指挥,你看这活他老干啊。他就觉得,哇,这工程太大了,个取土太远了,要到开封城外就挖土,然后扛过来,太远了怎么办?他说来就这开封城大街上就地洼,就在这取土好了,这个土是取着了,你不是把开封城挖出一条大沟吗?定位说没事把城外的变河直接放水进来。什么大沟?这就运河,所以运各种建筑材料的船就可以进来玩,而且直接船就到了工地,你看多方便。好,等宫殿造好了,再把大量的建筑垃圾回填到开封城大街上的这些沟里。大间又平整如初,所以你看,一举三得哈。省了太多的事,当然也省了很多的钱了。所以这个故事后来就成为中国古代运筹学的一个经典案例啊。现在在很多大学的那个工程和运筹学的课本里,你还能看到这个故事,所以这个定位是中国古人当中一等一的聪明人。
但是今天我还要关于丁卫,我要强调第二点,就是丁卫这个时候的职务,那他可不仅是玉清招应工程的大主管、项目主任,这是个兼职啊。他还有一个职务是三司使,也就是宋朝当时的财政部的部长。简单理解,管国家钱袋子这种财政部长的身份,再去负责一个具体的工程,你体会一下这个任命背后的这个用意。反正我琢磨着肯定是有这个工程花钱更方便,这层意思在里面是有的,丁卫工程主管这个任命是 1009 年5月 11 号下达的,那紧接着5月 29 号,你看一个月都不到,5月 29 号又专门下了一道圣旨。
什么呢?就是说负责京城建筑修缮的部门,本来这活应该是他们的,负责京城建筑修缮的部门不需要再管玉清招银工程。这本来他专门干这个事的部门,你专门打招呼说你别管了,什么意思?有社会经验的人不难推测,这不仅是不让管事,这也是不让碰这个事的钱。所以你看玉清招应公钱就在定位的账本里左兜掏右兜,府库里有多少,财政部门账上有多少,他这工程他就能还多少。这个工程花钱真的是没有变,预算约束也是没有的。
当然这事儿也不能完全怪定位,虽然是工程的总指挥官是大,但是别忘了同样的工程的主管的班子里面,宋真宗皇帝还派来了一个宦官,这个人叫刘成圭,当工程的副总指挥。那你想皇帝身边的人派来给你当副手,这哪是个副手,对吧?宦官代表的就是皇帝本人,这位刘成规他可不管什么预算问题,他要的就是这工程得干得漂亮,皇帝最后得满意,这是他唯一的目标,对吧?所以这个刘成规就天天钉在这工地上,只要有一点点不满意,哪怕是精装修,这个房子都干完了,刘成辉说来毁了重做,所以其他管工程的人,包括这位丁卫,哪敢提什么预算的事儿?你看这个天字一号的大工程,有人是往好里使劲,有人是往快里使劲,有人是往大里使劲,而皇帝本人还急吼吼的在旁边等着供奉天数啊。
所以现在有据可查的皇帝就在玉清昭运宫建成之前,就找到各种理由要跑进度的,要现场去勘的,一共跑了多少次?有据可查的 13 次。你就说一把手有多重视这个工程,你就说这样的工程它最后的结果什么样,多快好都可以做到。但是省不可能了,你说工程花这么多钱赶进度赶的这么紧,难道不会像什么秦始皇修长城,隋炀帝挖大运河那样,老百姓被逼得造反吗?至少叫民怨沸腾,这是应该有的吧。有一本书叫容摘随笔,是南宋时候的红迈写的,那里面对玉清昭云公的态度就很值得琢磨。你想红迈作为一个士大夫,他写这一段的时候那基本态度当然是批评,说你建造这个工程真的是造孽啊,把天下翻了个底朝天,反正天下各地有什么好东西,甭管是珍稀的树木、罕见的石头,都得刨出来送到开封去建立这个玉清招引工相当于什么啊?相当于搞了一场国土资源大调查,国土宝贝大动员啊。
龙宅随笔里面进了这么个声,说浙江温州有一个雁荡山,我们都知道,现在也是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但是在宋代这个时候,人们是不知道雁塘山的,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好去处。你看南朝的那个山水诗人谢灵韵,在温州当过太守了,那么爱玩的一个人都没有进去玩过,为啥?因为不知道。
现在好了,就在这两年,因为给玉清昭应公踩木头,外界的人才进去一看,这个地方风景这么好,雁荡山才被发现。哎,就这一个例子,你琢磨琢磨,这天下因为建这个玉清朝因公是不是天下骚动?但是红麦写到这儿,他笔锋一转,他又说了这么几句话,他说这一场工程虽然用遍了天下的人力和财富,但是咱们这位真宗皇帝他又没有穷兵黩武,他干这个事他也不是为了个人享受,他为了干这个事也没有严刑俊法,所以老百姓挺乐意的,没有一个人反抗这一方面。
原来的什么秦始皇,什么隋炀帝,跟咱们这位宋真宗根本没法比,这是宋代人自己的看法。唉,你看,有意思的事情就来了,这么一个耗尽国库,这么一个加班加点的工程,当时的老百姓他为什么不反抗?我直接给答案,因为咱们讲的打宋朝,它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跟此前的汉唐,后来的明清都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国家基本上不白使唤老百姓。
唉,那你说国家要搞大工程,什么修长城、挖大运河,这种事谁来干?宋代人的答案是这样的,用中央禁军和地方上的湘军,用军队来赶湘军,不是湖南的那个湘,是厢房的那个湘,宋代独特的一种军队的编制。那关于这项制度将来我们会专门介绍这儿,我们只要有个概念都行。
就是我们经常有一个印象,说宋朝这个国家在兵制上其实很落后,冗兵就是国家养了太多的兵,但是战斗力也不足,看起来不合理,其实他也有他的优点啊。你比如说这个湘军,他就承担了大量的民间劳役的工作,这也算是这个制度的一个优点。因为在其他朝代往往都是用普通农民直接抽调,就劳役直接农民来干活,现在职业军人来干,那带来好处就是不务农时,这老百姓不用在这边干这活儿,一边惦记着家里的庄稼是不是荒废了,所以湘军干活相对来说比较专心,而且还用一点啊。
你想宋朝的晋军和湘军,他是雇佣军,本来都是有工资的,而且他现在干预清招运工,这种工程是皇帝看重的天赐第一号工程,这种工程是由赏赐的,奖金很丰厚的,所以在经济上不吃亏。而且有一点你可能没想到,就是大家还挺愿意干这个活的。来我这儿,有证据,话说 1009 年的 8 月份,宋真宗皇帝就说这个参加玉清朝映公工程的进军,原来是一个季度换一拨,现在夏圣旨改了,改成一个月换一波。奇怪,干工程这也是手艺活哈,干熟的人,你为啥要一个月换一波呢?这不又换上一波生手吗?真宗皇帝在圣旨里面就说的明白,这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得到皇家的赏赐,皇恩也要雨露均沾,那我们自然就可以推想,这个活儿大家都抢着干是好活儿,那为什么会反感呢?而且我特别想替宋真宗解释一句,在整个这个看似很荒唐的活动过程中,什么天书降神、东风西,四大兴土木、建玉清招应公,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在史料当中就没见过什么加派赋税,什么摊派负担哪这些记录完全没有,相反都是在哪搞这些活动,就要免哪的赋税。
什么人参与了这些活动,甭管你是百姓、是工匠、是基层的官员,都有丰厚的赏赐。玉清招运工相关的花费,你说那花了多少钱啊?其中很多都是这个赏赐就给老百姓了,这也算是叫取之于民还之于民,那这个事你非得说这叫大兴土木,哈哈,这叫奢侈浪费。好像还真的有点,就是了解了这些细节之后有点说不下嘴。所以你看一旦回到历史现场,很多事情的是非对错其实还挺复杂的。
而且你想啊,玉清招应工这个工程,为什么老百姓不反对、不反感?因为他和秦始皇的那个阿房宫不同,阿房宫那是皇帝自己享受。玉清赵应公他是个宗教工程,你就设身处地想一下,假如我哈,我是地方上的官员,或者是工程现场的工头,我肯定会用这个宗教意义来激励大伙干活,我肯定会跟工匠们这么说,大家干这个活,这是,这可不是给皇帝干的,这是供奉天书的,这是给老天爷打工的,你们好好干,干好了将来老天爷都看在眼里,是有福报的呀。
要5亿公投,我是不是本能就会这么说?好,了解了上面几个原因,老百姓为什么不反抗、不反感,甚至像红麦的容灾随笔里写的叫民间乐从,老百姓还挺乐意顺从这事的,你看是不是也就不难理解了?但接下来我们还得解释另外一个事儿,那请问士大夫何在呢?你士大夫也不是为了挣那几个工钱,你士大夫也不相信迷信这套东西给你洗脑,你为什么也不拦着,也不反对呢?这就是一个比较难解释的问题吧。
刚才我们说的可是老百姓的态度,老百姓国家修那么大个玉清招应工,我要是在工地上,我有工资,我有奖金,我不在工地上,那好歹修了个旅游景点,我看着也养眼,我有什么可反对的嘞?但是你们士大夫不一样,士大夫的背后那是儒家的传统和一系列的原则,皇帝大兴土木这种事在儒家的价值观里面,这从来不可能是什么好事,你作为师大族,你就得出来拦着,哪怕你表个态的。
但是奇怪在 1009 年就是玉清招应工程开工的时候,你去翻石料,什么 MOS 执剑,什么据理力争,那是一概没有。请问这是为什么啊?你就看那个文臣士大夫的领袖官当的最大的宰相王诞,他知道这事不对吗?他当然知道,但是他也没有公开反对。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一点反对的声音?那得等到工程展开一段时间之后,开始模模糊糊的、非常温柔地出现了一些相对边缘的官员有了反对的声音啊。
你在史料上看,基本上也就是这么仨人,第一个人叫孙氏,这人是个大儒官不大皇帝的一个挂名顾问,但是这个人在儒学历史上很重要。就是那个著名的十三经著书里面孟子著书的那个书就是这位孙氏写的啊。这是一个人,第二个人叫知志告王曾啊。这个人其实我们节目提到过,他讲 1001 年那一集的时候提到过他在那一年种的庄园,这时间又过去好几年了,他也成长了,这个时候是给皇帝起草诏书的秘书了。
但是你一听知道这官也不大,对吧?还有就是一些地方官员,比如说四川的张勇,就这么点人,有点分量的反对派就这么仨人。那相反,你知名知姓的那些朝廷中的重臣,比如说我刚才说的宰相王诞没有明确反对,还有你应该知道的性格比较倔强,谁都不尿的那个寇准,虽然这时候不当宰相了,但还是重臣哪也没有听说他上书提什么反对意见,那就更不用说其他人了,什么王钦若、丁卫这些人本来就热衷的参与者,他们怎么可能反对?士大夫们不反对,可不见得是因为这事儿多正确,也不见得是因为他们害怕皇帝翻脸瞪眼啊。
至少北宋这个阶段士大夫不怕这一套,我们就可以推测一种可能,就是他们有不能反对的顾虑。说白了就是士大夫怀里确实抱着一个大道理,这个大道理叫皇帝得结用爱民,不能大兴土木啊。是这么个道理,但是他们发现皇帝的怀里也包着一些道理,而且也是儒家扔的道理,是自己手里这个道理比不过人家那个道理,所以才不敢反对。唉,这是一个合理推测。好,那我们就来看看宋真宗怀里报的那个道理是啥。
先说第一个,这个道理其实还是丁卫给他出的主意,丁卫也是这么跟他说的,说陛下您是谁啊?您是皇帝,您富有天相,现在不过就是造一个宫殿崇拜天神,有啥不行的?如果有人反对,您就这么跟他说,您说啊,我是因为没有儿子,我见一个道观是为了向上天祈福,好传宗接代。
你这么一说,你看还有人敢反对吗?果然后来那个宰相王诞就上了一道不公开的密奏,想劝劝皇帝说算了,咱别搞这么费钱的工程,真宗皇帝真的就是这么回复王胆的说,我,我这是为了生儿子,你还反对吗?王蛋只好不自胜。我们现代人是不觉得生儿子这事有那么了不起,但是你想的可是古代不孝,有灾,无后为大啊。那可是皇帝啊。皇帝没有儿子就是国家没有储君,是动摇国本的事。我觉得这事可不小啊。你别说那个时候了,你一想我们现代人的一个情境,我们有一个普通朋友,心心念念就想生个儿子,现在他决定要到庙里捐一大笔香火钱,是为了让神仙保佑生个儿子。我是他朋友,我就知道这千不对万不对,除非我有别的办法能确保他生儿子。我也没法劝他,劝不住口让他别这么干,对不对啊?因为我没有替代方案,这是人之常情。
对,当年的王诞和朝中的那些士大夫重臣们也是遇到了这么一个困境,这个事儿对皇帝来说是天大的事儿,甚至对国家来说都是根本的事儿,而我们又拿不出一个替代的方法,按照当时的观念,造个庙、供个神,他好歹十个办法,皇帝说了这个办法,那请问你咋反对呢?这是一个原因。
但其实还有一个原因,这是皇帝怀里抱着的一个更大的道理,而且这还不只是皇帝的私事,这是事关大宋朝政权合法性的。我们今天看这一套,什么天书降神、东风西、四大建玉、清朝应公都觉得是迷信,当事人心里非常清楚,这背后是有个算计的。这个算计隔了 1, 000 多年,我们现代人觉得很隔睦,当事人清楚的很。什么算计啊?就是要强化大宋朝的合法性。你去纵观中国的历史,有一个特别有趣的规律,就是但凡活的比较长的王朝,前面都有一场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你算汉朝前面秦末农民战争陈升、吴广吗?唐朝前面隋末农民战争马冈寨,后来的明朝前面是原末农民战争红巾军嘛。清朝前面是明末农民战争李自成、张献忠,你看前面全有这么一场大乱,宋朝前面没有跟你说没有大乱是好事,你得看怎么说。
一场剧烈的农民战争的后果当然是生灵涂炭,但是它也带来另外一个结果,就是天下原来的利益结构、身份结构被彻底摧毁掉,天下等待重组。那这个时候谁能从群雄当中打出来,你就有天然的合法性了。来,你来重组啊。所以要不怎么说天下大乱会带来天下大知。可是咱们现在这个宋朝他没有经历过这个,所以宋代皇帝就有那么一丢丢合法性焦虑啊。那怎么办呢?宋代必须搞仁政,皇帝必须是好人哪,他装也得装出来,你得拿治理成绩来说话。
上一期就是讲 1008 年泰山风扇的时候,我们已经触及到了这个话题,就是真宗皇帝肩负一个历史使命,他必须要证明给天下人看。不仅是宋朝人,北边的辽朝,什么西夏都在看着,他想证明我们大宋朝的前三代皇帝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四个字,太平盛世。我们今天人看来所谓这些迷信活动都是妄想,你头一天做梦,第二天老神仙就来了,突然就降了天数,所有这些都是空穴来风。但是在当时的人他不是这么看的。所有这些活动都有先例,所有这些事情在历史上都有模板,所有现在干的事都是承前启后,你现在所有的意图都是意有所指。
意指什么呀?就是我前面讲这四个字,太平盛世所有干这件事都想证明它的结果是太平盛世。对,因为太平盛世什么样没人见过呀。这不是个抽象的概念,当时宋朝人能够想象的太平盛世的样子就是几百年前朝的唐玄宗的开源,直至有意思的事就在这儿啊。宋真宗的这一系列骚操作的背后,其实你按条去分析,其实就是一一对位的。对唐玄宗的有样学样就是要通过这种一步一趋的模仿,唤醒大家对于开元盛世的回忆。就这么简单,你这么算封单泰山谁干过啊?滕玄宗干过,后来祭祀汾阴,因为祭泰山是祭天,祭汾阴是祭地,汾阴就是在今天山西的运城。这事谁干过啊?唐玄宗干过大剑道观,谁干过呀?唐玄宗爱干这事儿啊?实际上宋真宗这个时候的天下大剑道观,很多道观都是在唐玄宗时候建的,道观的地基上重建的,当年建了一回,现在战乱毁掉了,扒开土层一看,地基还在重建,亦步亦趋的去学。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这个宋真宗不知道咋想的,后来居然给他们老赵家安排了发明了臆造了一个祖宗。那咱们中国人给自己造个祖宗的事很罕见,但这事也是跟唐玄宗学的,这是三年后的事了,大钟享福五年,真宗皇帝有一天说我又做了个梦,我梦里我们老赵家的祖宗跟我相认,他叫赵玄郎。我这祖宗了不起,曾经转世为轩辕皇帝啊。但凡你觉得皇帝炎黄子孙,其实根儿都是我们老赵家的祖宗赵玄朗,现在他是道教的一个大神仙。这个祖宗他就是做了个梦,就这么造出来了,那只好供上,然后弄得跟真事,是吧?赵玄朗,你看这名就得避讳,你看玄字也得避,朗字也得避啊。
举个例子,比如说中国人原来就是东南西北四方大神,叫什么?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吗?代表北方的大臣玄武,那不好意思跟我们家老祖宗冲撞了,名讳你得改,所以玄武这个时候就改成了真武大帝。你要是现在到庙里去看见有真武大帝,你就知道是这个时候改的名。还有那个朗字也得避呀,比如说杨家将的杨六郎,我们都知道原来叫杨颜朗。倒霉了,这时候你得改朗字装,所以才有了我们后世熟悉的杨眼罩。你这听是不是瞪得跟真人似的啊?那为什么我们说他是跟唐玄宗学的呢?因为这个病理,唐的皇室也有。当年李渊、李世民刚当上皇帝的时候,还是世家大族时代,他们也觉得自己家世不太显赫怎么办?就满世界宠,这个有哪个姓李的比较牛,配得上我们皇帝的祖宗啊?找到了谁呀?就是道家供奉的老子啊。老子不是叫李尔吗?得嘞,认个祖宗吧。因为在唐朝,老子就成了李唐王室供奉的玄元皇帝,唐代于是就开始崇奉道教,拜老子,拜所谓的李家先祖。玄元皇帝那什么时候干的?最疯就是唐玄宗时候搞得最热闹。咱们顺便说一句,一个皇室他提倡宗教信仰,背后往往都不是信仰,是有很深的政治动机啊。比如说后来的武则天为什么崇奉佛教?他就是为了和李唐王室区别开来吗?那为什么后来唐玄宗翻过来又把这个王朝变成姓李了,他又改回来崇奉道教?这不还是为了强调李唐王室的正统地位吗?后全是政治动机,所以皇帝本人真实的宗教信仰反倒没那么重要。
我举个例子,比如说唐太宗李世民,他这一辈子在公开的政策上都是抬高道角的地位,但是他临死的时候陪在他身边的是谁啊?给他做临终精神抚慰的就是著名的玄奘大使,就是唐僧啊。那你说李世民本人是更信佛教还是道教?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临终时候的那个精神依靠,看来还是佛教好,我们回到宋真宗,他大件倒灌也好,他给自己发明祖宗也好,包括他怎么自己做梦梦见祖宗也好,所有这些行动都是抄的唐玄宗的作业,那真是抄得亦步亦趋,毫不走样。
还记得前面我们提到过一个人吗?就是大如孙氏,他是反对派了,一直在给皇帝上书反对搞这一系列的迷信活动。他是这么说,那么说皇帝都不理他,一问一个不吱声,当然了也没触犯他啊。但是有一次这个大儒孙氏上书的时候就提到这么一层意思,说皇上,这外面可都说您呐,事事都在效仿唐明皇,就是唐玄宗。
这唐明皇是什么好皇帝吗?你看看他那个下场,又是安史之外,又是马维坡兵变,你学他干啥嘞?提别的正宗皇帝不理你,你一提唐玄宗,真宗来神了,专门提笔写了一篇论文叫解遗论,专门反驳孙氏的这个观点。大概的意思是这么说的,真宗皇帝自己说的,说我现在搞这一套,什么封扇、泰山、祭祀、焚阴大剑、道观,这一套又不是从唐明皇才开始的,而且太平盛世我们就是这样,有好的东西我们拿来就用,怕什么呢啊?就比如说秦朝那么残暴无道的一个时代,我们今天的很多官名、帝名不都是从秦朝来的吗啊?岂能以人肺炎乎?嚯可让他占着理儿了啊。
说白了,只要是太平盛世我拿来就用,我就是为了证明我是太平盛世,我不是为了证明我是唐明皇。听出这个道理了吧。从这个细节你也看得出来,真宗皇帝搞的这一系列活动所有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天下人都知道开元盛世终于重现在今天。现在你也明白了,当时的士大夫也都很明白,皇帝并不是疯了,甚至并不是什么非理性的迷信活动,他事关皇家的合理性,事关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是不是太平盛世,事关天下百姓的人心会不会因此而进一步凝聚。你看这就有了这些动机在里面,史达夫是不是也就不怎么好反对了?还有一个历史细节很有意思,我在读史料的时候看到的,我觉得也算是一个佐证吧。
话说去年 1008 年,皇帝带着大队人马风扇泰山,兴师动众,终于把活干完了。唉呦,累坏了,可算歇一会儿。皇帝决定今天晚上停止吃醋,开始吃荤,大摆筵宴,招待群臣。开饭的时候,皇帝就客气几句,指着宰相身边的近臣就说,各位真是不容易,这么多天陪着我吃素,辛苦了。
结果话音未落,这朝臣当中有一个老将军叫马之杰,大老粗一个,说话也不知道忌讳,就说没事没事,皇上,就您陛下一个人吃素,我们这些人一路上私下都偷着吃肉来着。这句话一出来,把黄烈都说傻了,只好转头就问宰相王丹,他说的是真的吗?王丹说,嗯,是真的,我们都吃肉了。但是历史记载到这儿,你会发现皇帝并不震怒,也并没有追究,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唉,你去完卫一下这个历史细节,在场所有人的那个真实态度,他说明什么呀?对皇帝来说这迷信这事儿也不是特当真,那要不然这么大的祭祀活动,他要是当真的话,你们吃肉真他妈冲撞了神仙,那皇帝肯定要发火啊。没有那皇帝身边这些人,他们的态度也很有意思啊。
你分析一下大概就这么几层,第一,迷信这些事儿我们其实并不珍信,对吧?第二,皇帝你信,或者你假装信,那当然有你的道理,有你的苦衷,而且我们深度表示理解。第三,这就是你本人的事,你老赵家的事和我们其实没太大关系,但是因为你皇家的事毕竟事关天下,所以在行动上、在态度上我们都充分配合。但是我们私下吃两口肉这事儿咱就别计较了,就这样,这个反对还是支持,我们通常以为这是泾渭分明的,这就是态度表达嘛,对吧?但是在真实的历史场景里面,哪有这么简单复杂着嘞?这些局外人隔着空我们看到的往往只有一个大道理,但是身在局中的人,他能看到很多小道理的,所以复杂性就从这儿来,这件事情里面有历史的复杂性,也有人性的复杂性。关于 1009 年玉清朝映公的这个大兴土木的事件,其实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释,就谁都知道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不好啊。但是为什么古代的帝王他往往忍不住这个问?我们也来解释一下。
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诉求源自每一扇不凡之门的开启。卡萨帝为爱而生,链接家的艺术。今天这期节目的最后,我们来尝试解释一个小问题,就是皇帝为什么忍不住要大兴土木,挥霍无度?那如果是秦始皇,此前的咱不管,汉代以后的皇帝,你太不应该了,因为你自小受儒家教育嘛,结用爱民这个道理所有汉代以后的皇帝心知肚明,请问为什么还是忍不住?哎,就像我们今天讲的这位 1009 年的宋振宗,那第一个解释是来自于人性的复杂性,就是所谓的认知失调。那我讲个故事,你就理解什么叫认知失调了啊。
这是万维刚老师在得到的精英日课里面举过的一个例子。话说上个世纪的 50 年代,西方有一个教派,他们的教义是这样的,就是相信某年某月某日准日子是世界末日。所有信咱们这个教的人,到时候会被外星人派飞碟接走。所有不信咱们这个教的人,哎,你们就倒霉了,跟着地球一起毁灭。但问题在于他们这个日子是写死的,对吗?结果真到了那一天,哎,飞碟没有来,地球没有毁灭。
请问你们怎么解释?我们这些旁观者都觉得按照理性的反应,你应该检讨自己是不是信错了教义。你们应该反思,但是不可能的,每个人心目中的自己都是聪明的,都是英明神武的。一个英明神武的人怎么可能信错了骄傲,所以他必须找出一套解释。这个教派的人怎么解释的说,哼,并不是我们的信仰。不对,恰恰是我们的信仰感动了外星人,所以他们决定把世界末日推迟了,将来还有这么个某年某月某事,你们今日要倒霉的,你看这就叫认知失调。
那万维当老师就说当你发现你的行为和你心目中的自我形象不相符合的时候,好了,你必然会产生一个幻觉来解释自己的行为。唉,这个过程就叫认知失调。在宋真宗这段故事里面其实也有一个类似的事,话说去年就是 1008 年,皇帝不是在宫中跟几个宦官伪造了天书吗啊?那大成本就有配合的,比如说那个丁卫,就是我们前面讲到那位工程专家三四史,当时的财政部部长,玉清招运工的工程总指挥定位,他就写了一封奏书,就说,呦,我看到有两只仙鹤,这个运送天书的车子前面这两只仙鹤就飞呀飞呀,不忍离去,飞了好久好久,奏书就递上去了。
第二天跟皇帝见面,宋真宗就说就算是有仙鹤,但是你这个奏书上写的是飞舞良久,就是飞了好久好久,我理解这么写文学性是很强,但这恐怕不是事实。你这样,这封奏说你拿回去,你改一改,然后再送上来,把这个不符合事实的部分改一改。你猜这个定位当时怎么说的?为那个反应多快,马上就下拜跪下磕头,说我有为陛下您呐,真是诚实,上不片苍天,下不起万物啊。你让我改奏书这个事儿,我定位强烈要求咱们把它记下来,给后世让教科书用,这就是诚实的样板儿。
宋真宗低头想了想,行吧?可以,这可是刚刚伪造了天书的皇帝,他马上居然就能找到证据说自己是一个诚实的人,不仅自己信自己是个诚实的人,还要记下来,让后来的千秋万事都信。你说这是啥?这不就是刚才说的认知失调吗?这就是人性,我们每个人在自己认定的死理面前,也往往是看不到不利证据的,在自己的行为面前也是能找到无数合理化的解释的,这就是人情。刚才我们说的是从人性复杂性出发的一个解释,但是还有一个是从社会复杂性出发的解释,唉,你也不妨听听,要知道这皇帝做事有的时候就是开了个头,但是你放心,接下来自然会有人从旁加入他,鼓励他、诱惑他,甚至是逼迫他把这个事干下去,而且越干越大,让皇帝这个始作俑者自己都刹不住车来。
上一期我们讲到的王钦若,这一期我们提到了定位,当时一般认为这种人是个坏人,这样的人你别以为只有他们会加入不正常人,甚至你认为的好人也会这么做,也会加入的。我举个例子,从封扇泰山下来之后,就又有一件事情就浮到了水面,变成了个问题,就既然你皇帝祭祀了天,你要不要再去祭祀个帝?这也是汉代和唐代的老规矩,去山西汾阴祭祀一下帝神哪。其实原来在祭天的时候就已经说好了,说怕浪费钱啊,咱就不去了啊。原来就说好了,但是现在民意来了,这玩意可要命了。民意在那个时代那是挺大的一个事啊。第二年就是 1010 年的 7 月份,山西汾阴的地方官就报告说,本地的父老乡亲们僧道一共有零有整 1, 290 个人联名上书请求皇帝去汾阴祭祀。不仅请求,而且这 1, 000 多人还说了,这回是要亲自来开封来请你,看你去不去真宗,赶紧下圣旨说不行,这事不行,说好了不去的,你们也千万别来了,我也不去。
问题是这种事就是这样,你皇帝宋真宗,你亲手启动了这个方向,那所有人都明白,在这个方向上我只管猛打猛冲,未必有什么效果。但是在这个方向上猛打猛冲不会犯什么大错,因为是你皇帝开启了这个方向,干吧?到了 1010 年的 9 月份,汾阴当地的文武官员僧道不仅来了,而且这回可就不是一千多人了。是多少人?三万人浩浩荡荡来到了开封,就是请求皇帝要到汾阴去祭祀。这时候宋真宗其实脑子还是明白的,不答应不能去,但是老百姓还是接二连三的上表请求,这回皇帝就有点扛不住了啊。就跟宰相商量说,你说我这是去还是不去,你说不去,当地父老乡亲这个态度也太热情了啊。这去吧,这封善泰山才没几年,又搞这么大的事,唉,这也太浪费钱了。那宰相的还能说啥?皇帝已经吐这口了,这说明心眼活动了呗。
大家都说陛下你也是不容易啊,都是为了老百姓向神仙祈福,这叫什么?这叫栉风沐雨,舟车劳顿啊。你在路上太辛苦了,我们就是担心你身体太辛苦了,振作,出话。不能这么说,只要老百姓能把日子过好,我是不怕什么风雨劳苦的,走,去分音。你干这个事儿的过程是皇帝想搞迷信活动吗啊?可能有一点,但是那个背后的最根本的庞大的推动力是来自于地方馆。那你说地方官有错吗?反正我设身处地的想了想,如果我是当时焚阴的那个地方管,我也会这么干,对吧?在宫我是为了当地老百姓的扶持,那皇帝来了总要搞点基础建设,会有一些赏赐,老百姓日子能好过在司我也想上进,对吧?我也想为自己争个表现,讨皇帝喜欢升官我当然要拼命争取,我非常的正当。
虽然我们当代人隔了这 1, 000 多年,我们看当年的这些个事儿觉得就是迷信,但是要知道迷信的想法和迷信的行动这俩事有本质的不同,如果只是一个想法,就是一个观念,那就可以辩论了是非对错,大家丑。但是如果从想法变成了行动,从观念变成了事实,性质就变了,它就不是争吵能够解决的,因为它嵌入到社会结构里面,变成了一个事实,那变成了真实的社会结构,那旁边的人他可能跟信仰没关系,跟观念没关系,就所有的人都要到这个现实的社会结构里面去找自己的利益,而一旦现实的利益结构成型了,这就很难撤回了,跟大家对它的看法已经没关系了。
我这么说有点绕啊。我举个例子, 1009 年天下大建道观,这个宋朝就搞出了一种官职,叫慈禄。官祠是祠堂的那个祠,禄是俸禄的那个禄。简单说就是给天下建成的所有这些道观,我派上名义上的主管人员,什么什么公,什么什么惯使,什么什么副使,什么判官提举提点等等,这是官名啊。但是等这些官位诞生了,你再想把它撤掉可就难了。为啥?因为这些官位后来就变成了安排闲职官员的工具啊。就是有些官员这些人朝廷也不想用,但是又不愿意,在面子上太让他们难看。
那怎么办呢?又封一个慈禄官,领一份薪水,但是管一个道观,你也不用干什么活,对吧?它变成了一个人事安排的重要工具,你能把它撤了吗?比如说南宋时候,我们都知道那个大慈人辛弃疾就曾经担任过武夷山的一个冠,叫充佑冠的主管。但是你以为他的惯例去上班吗?不用管,那就是一份薪水,所以他自己是跑到江西上饶的盐山,去过他的田园生活了啊。什么叫鹊江万字平融策患得东家种树。书就是在江西上个月上饶写出来的。
所以你看天下道观建起来了想撤,这是个事实,这不是个观念,想撤没那么容易啊,建起来是因为观念而撤掉,可就要伤及各种各样的利益安排,太难了。所以你看这对我们的教训是什么?一件不对的事,真的是千万别开头,一旦开了头,它变成了社会事实,不好受的。今天节目的最后,咱们说说这个玉清朝应公啊,这么辉煌的建筑的结局。这一年是 1009 年,余兴昭应公是 1014 年建成的,建成之后那就成了真宗皇帝这一朝很多重要典礼的举办地,其实老百姓也有机会进去参拜的啊。但是好景不长。到了 1029 年,就是宋仁宗的天圣七年的八月,突然有一天啪大雷雨,玉清招应公被雷劈了。失火 2, 000 多间房,除了那个叫长盛崇寿点之外,全部烧光,一片白底,太惨烈了。当时是宋仁宗时期,掌权的还是刘太后,这刘太后宋真宗的遗孀就哭,这个先帝的一番心血就这么毁了呀。
那在这个时候,当时朝廷有一个疏密副使叫范雍的,在旁边就冷冷地说了一句话,说照我看还不如全部烧光了,后来还留这么一个点,不对。太湖说,你啥意思?范邕说,当年修这个玉清招运功是竭尽天下人力,如果没有烧光,嘿嘿,我估计今儿还得有人想着重修嘞。唉,再修起来,有个茬没烧光,对吧?老百姓又得受苦喽,听这个阴阳怪气的啊。那他这么一说,就群臣都是这个态度,刘太后就放下了重修的心思,玉清招运工的历史就这么结束了。
所以你看我们今天说这么热闹一景点,你今天去河南开封看不着,就这原因,后来就没休了。还是我们前面讲到的那个规律,凡事只要开了这么一个头,它就开始吸引各个方面的资源,壮大它、完善它,一直把它变成一个大家都觉得不太对头的庞然大物。果然玉清朝应公虽然烧了,朝廷也决定不再重修了,但是他留下的那片地方,那个传说,那个梦还是吸引后来的帝王要重现那个梦。
真的是历史就是这样, 100 年后,整整 100 年后,宋徽宗又开始在开封城修建他的园林,将来我们会讲到这个地方叫亘月,臭名昭着的花石冈就是为了亘月搜集天下的各种各样奇怪的石头。那请问亘月在哪呢?有人考证震跃这个大园林的大致方位是在开封城的东北。还记得前面我们讲吗?玉清招运工的大致方位是在开封城的西北,但其实更越更大。但是从西北方的玉清招应工的遗址开始修的,这次工程更大、更奢华。但是值得玩味的是,更月的寿命也更短。他是公元 1122 年竣工的,仅仅五年后, 1127 年北方的金人就攻陷开封,之后跟月被拆毁,北宋也就随之灭亡。
说到这儿,我忍不住要背诵一下杜牧的阿房公赋里面说的那几句话。秦人不狭自哀而后人,哀之而不见之,亦是后人而父哀后人也。这一个个的大工程,它反映的可不只是帝王的贪欲,我特别想传达的意思就是,它其实照见的也是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复杂,怎不令人好叹?好,咱们明年公元 1010 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