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文明之旅》公元1010年:高丽

您好,这里是文明之旅,欢迎你穿越到公元 1010 年,宋真宗大中降服三年,辽圣宗统和二十八年,这一年宋朝有一件大喜事,皇帝有儿子,了不得了啊。其实宋真宗以前就有过 5 个儿子,但是很可惜都没能养大啊。那个时代的医疗条件,要知道真宗皇帝这个时候不年轻了, 42 了。按照他们老赵姐的经验,宋朝前两个皇帝你算啊?太祖活了49,太宗活了57,所以 42 的真宗能不着急吗?他这个时候要再不胜个接班人,能不能自己亲手把接班人培养大,将来接班,这都是个问题。

来。所以上一集我们说宋真宗大建玉清朝应公表面的理由之一就是要求老天爷保佑自己生儿子,大姐也不好反对,就是这个原因。那这个地方咱们得理解一些古人,中国的古人可不是像我们现代人这样天天想的是什么,活在当下,爽,古人是活在一个漫长的时光的链条里面。唉,您呢?这辈子要是活的不错,那叫什么?叫光宗耀祖?唉,这是为这根时光的链条增加了价值。所以你牛,那这辈子要是混的不咋样,那底线也叫传宗接代,那就是要把这根链条继续传下去。唉,看将来的人再有机会,光宗要求皇帝更是如此,没有继承人,这不像我们现代人想的没儿子。

这是一个生理问题,是个医学问题,不是,对于他们来说,这不但关乎君主制的稳定性问题,更重要的是对于皇帝个人来说,这叫啥?这叫在人生战场上打了败仗。公元 1010 年的5月 30 号,咱们这位宋真宗打胜仗了哈,生了个儿子,这就是后来的宋仁宗。我看历史书上的这段记载让人看的近日替他高兴,又有一点点心酸。

话说那天是个啥场景呢?开封府的知府就是首都的市长,正在跟真宗皇帝汇报工作。宫里就有了消息传来,说他儿子诞生了真宗马上就站起来说,唉,你知道吗?我有喜事了。那开封之府一脸懵,我上哪知道去振宗说我得儿子啦,哈哈,然后转身就回宫哈。过了一会儿,揣了一兜子的金钱。就真是金子做的那种钱,回来往开封之父手里塞,来来来,拿着喜事。就是,你感受一下,就在这一刻,那他这状态可不是什么皇帝,他就是一个盼儿子盼的心焦的中年人,他突然听到喜讯,高兴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冲回屋里揣了一包糖出门,见了街坊就散糖。你看我隔了这一千多年,看到这段史料,还是像个街坊一样替他感到高兴。顺便说一句,宋仁宗出生这事儿后来在民间传说的版本当中就变成了个故事,对吧?狸猫换太子,而在真实的历史上,这件事也为 20 多年后的一场凶险的政局变化留下了伏笔。

别着急,再有 20 多期节目,咱们很快就会讲到,那今天文明之旅,我们先放下这位高兴的冒泡的宋真宗,让他先高兴一会儿,咱们去哪儿?去北一边儿,去看看辽朝发生的事。那辽朝这一年发生了什么呢?他们在打仗,打朝鲜半岛上的高瓴,请注意这个字,在这个国名当中念梨不是美丽的丽。这既不是双方第一次打,也不是最后一次打,而且结果是出人意料的。你想那么强大的潦草打这么弱小的高离,居然吃了大亏。这可能跟你的印象有点不一样,一般我们以为自从 1005 年之盟之后,你辽朝是占了大便宜的。得了大宋每年 30 万的碎币,你回去偷着乐呗。

每年白给 30 万,花着不香吗?做什么呀?为啥还要打仗?今天我们就通过辽朝和高黎之间的这场战争来反思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辽朝要打这么一场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好处的战争啊?奇怪,你为什么要这么干?第二,这是更有趣的问题了,就是看起来那么弱小的高离,他为什么就大不服?透过这两个问题我们还可以看到当时整个东亚历史舞台上的一个非常深刻的变化。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就穿越回公元 1010 年,辽圣宗统合二十八年。
我们先来简单说说大辽和高黎战争的这个过程,其实在 17 年前,就是公元 993 年,大辽就打过一次高丽。当时辽朝的要求很简单,就是我正在跟南边的宋朝处理矛盾。打打停停,你这么个小国高离,你跟我南边的宋朝称臣你要干什么?你在我身后我能放心吗?所以我的要求很简单,你不许跟我南边的宋朝勾勾搭搭。你原来不是对宋朝称臣吗?现在好了,现在知道你跟谁接壤吗?知不知道这条街上谁是老大?来,现在改换门庭,改向我称臣,一个头磕在地上,扶个软。大哥,我是宽宏量大,这事就这么算了。辽朝当时就这么个要求。高离当时说,行行行,你胳膊粗,听你的。但是事实上高离没有任何变化,他跟宋朝就是这个前男友,是关系,是一直是眉来眼去,藕断丝连。那作为现任的这个潦草,当然是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只不过当时腾不出手,哈哈,他也没辙。

好了,现在 1005 年,宋辽之间达成了禅缘之盟,对于辽朝来说,南边问题处理完了,这下终于腾的出手了,可以专门处理你高离的问题了吧。而且这个时候还有一个背景,上一期节目我们讲过了,去年 1009 年辽朝的萧太后去世,这辽朝的政局就为之一变。要知道母后当家这个事儿在辽朝可是持续了 27 年,现在终于结束了,辽圣宗终于亲征了。他多大了?继位的时候那是 10 岁的小男孩,少年郎,现在 37 岁大老爷们了。对于辽圣宗来说,理性上得找个机会证明一下自己的能力,不总是在自己母后的语义下树立一下自己的政治威信,这是理性啊。

情绪上,你想一个 37 岁大老爷们第一次甩开膀子自己做自己一回主,你就说这场仗是不是一定得打?哈哈,这也是人之常情。所以禅院之猛打宋朝那一次是萧太后、辽圣宗两个人一起御驾亲征,这一次是辽圣宗一个人御驾亲征。传运之盟那次打的是宋朝,那是势均力敌的大国,而这次打的是你朝鲜半岛上的一个小国高黎。但是你看辽朝这个架势,成员之盟打宋朝那次,辽朝是动员了 20 万大军,而这次辽朝动员了翻一倍, 40 万大军,你看得出这个阵势了?在大辽的心态里面,越是容易打到对手,越是不能掉以轻心,越是要使出那种叫狮子不吐的劲头。我是势在必得,一定要打赢,不获全胜,那是绝不收兵啊。你看就这个架势。

过程咱就不细说了,战争的前半截跟长远之盟打宋朝那次很像,都是辽朝气势汹汹地跨过了边境,都是刚开始想要一座一座的拿下城池,但是不顺利啊。都是不顺利,干脆孤军深入指导对方的京城。前半截跟陈云之盟差不多,但是后半截的剧本跟那次就不一样。当时高黎的京城不是现在北部的平壤,也不是南边的首腕,而是中间的开城,当时叫开京,也就是后来朝韩合作搞的那个开城工业园区。唉,就是那个位置。

辽朝大军一道打到了开城,发现,哎,没人去楼空高黎的王族大臣的军队跑光了,恨呐。就点了一把火,啪。烧掉了开城,高黎的太庙、王宫,连带开城的民房通通烧毁。听起来很痛快,但问题是火熄了之后你能怎么办呢?哈哈,这高丽人明摆着是跟你搞坚壁清野的打法,就是土地你随便占。城市你只要打得下来,你随便烧,但是就是不让你有机会歼灭我的有胜力量。

辽军,看看,这也不是个事,大冬天的撤就撤军了,但是哪那么好撤,辽军在北撤的路上是不断遭到高黎军队的伏击啊。在渡过今天的鸭绿江的时候还被追上了,大批的辽军淹死在江里。那你想大辽怎么可能咽得下这口汽油?八年后, 1018 年,双方又干了一回,过程也差不多了。

辽朝是先胜后败,然后撤出最后的结果,最后结果就是高离表面上向辽朝称臣,但是私底下继续和宋朝眉来眼去,还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一切回到战争开始前的样子啊。真是前后二十几年,三场大战,死了那么多人,最后是打了个寂寞过程就是这么个过程了。那咱们呢?应该会有一个疑问,就听起来你们俩这么闹腾,这胜和败也没啥区别啊。对。你看辽朝的战争目标,从一开始就不包括什么吞并高离的领土,或者要钱要物,高离那么穷,也没钱没物,对吧?那你图啥?辽朝打胜了也不过就是要他称臣纳功,打败了现在不也是这个结果吗?他对你称臣纳功问题只在于辽朝要的是一个口服心服的表里如一的称臣纳贡,最后得到的是一个阳奉阴违的表面文章的称臣纳贡,连个高黎的好态度也没换来,这个代价就太大了。

所以辽朝为什么要打这一仗?难道就是为了耍个威风,就是要在这条街上当大哥?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就必须理解一个陆地大国的那个战略困境。陆地和海洋是不一样的,我们这一代人熟悉的过去几百年的历史,它其实往往是海洋争霸是主流。海洋争霸通常是通过歼灭战来解决的。为啥?因为海洋是联通的,无险可守,也无路可推,所以两强相遇拼的就是一把定胜负。所以如果是一个明显的强国,那在海洋战争中它的优势就太大了。

但是陆地就不一样,你想象一下再强大的帝国,对边境外的敌人内心里都是充满了疑虑的。你可以想象一下,你现在是一个古代的帝国的帝王,你会发现自己只要一想到边境你就头疼,因为在沙漠的那边,在山的背面,在河的对岸,在丛林的深处,到底有多少敌人?他们对我到底有多少敌意?他们在策划多大的阴谋?所以这些问题我心里没数,即使我国土辽阔,我有军事优势,但是如果这些敌人突然先发制人的搞火一下,我作为一个陆地大国,我也肯定吃亏嘛。

先下手为强,我这后下手的遭殃吗?你再深想一层,不仅我这么想,我隔壁的那个邻居,那个邻国他也会这么想。这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可怕的效应,你想,我怕对方伤害我,所以我要备战,我没有侵略对方的意图,我只是备战,有备无患,增强我的威慑力。但是对方是个死人吗?他隔着院墙,一听对方在家里磨刀,一看我摩拳擦掌,他也只好磨刀,活活准备打仗。

你看,这就是一个很诡异的局面,也许我和我的邻居双方谁都不想打仗,但是没办法,彼此之间的猜忌一旦进入这个叫螺旋上升的通道,双方最终往往是不情不愿的被拖进了一个战场。在国际政治学里还专门为这个现象发明了一个概念,叫安全困境。啥叫安全困境啊?德国当年的那个铁血宰相比斯麦就打过一个比方,他说这就好像是在同一个车厢里,火车上都是陌生人,每个人都紧张兮兮地盯着其他人,不要想害我。突然有一个人把手放进了自己的口袋,他旁边的人也都准备好了自己的左轮手枪,以便随时能够掏出来。

首先开火就是这么个状态,你看,这就是陆地大国的一个天然困境,你和你的邻居只要不是朋友,那就可能逐渐变成仇人,最终大打出手。有的时候我们观察一个陆地大国的那个行为,看起来他是穷兵独舞、御鹤南田,这只是事实的一个侧面。其实这个事实还有另外一个侧面,就是他内心的恐惧,就是我作为一个大国,我必须要求我所有的邻居对我都是善意的,都对我没有安全威胁我才放心,否则就是既生瑜何生亮,你不死我不安,我就是要打服你,或者要灭掉你。那等灭掉这个邻居之后一看,哟吼我的疆土扩大了一圈,但是坏消息是我的边境线也延长了很多,我又不得不和一些新邻居接壤。好嘛,老问题又来了,哈哈,我现在面对的这个新邻居,你对我有没有安全威胁?你要是有,或者你要是不服,来来来,咱俩接着比划,就这么反反复复的扩张,然后出现新邻居,因为猜忌变成新敌人,然后爆发战争,负循环。但问题是你作为一个帝国,你再强大,你的扩张总有一个尽头,当你到了那种强弩之末的时候,你再也打不动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很荒谬,我天天打来打去,我打个什么呢?即使我打了个胜仗也是亏本买卖,对吧?因为我这个时候打的一定是在一个不谋之敌上打的。战争带来的现实收益还没有我的战争成本高,经常是逼着一个大帝国在一片不毛之地的边疆反复的流血啊。这样的事你要是熟悉国际政治和世界史,那太多了。你看陆地大国的安全问题,有的时候不单是一个利益问题,里面还掺杂了心理恐惧的因素。这一年我们说到辽朝和高篱之间,其实就是这么个情况。大辽和高黎这两个国家本来是分头发展的,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是公元 907 年建国,然后四面出击,迅速壮大。几乎是与此同时,朝鲜半岛上的高黎太祖王健称王, 936 年是几乎统一朝鲜半岛啊。这两个人是同一代人,就耶律阿宝鸡和王健是同一代人,就相差 5 岁,都是一代枭雄都不得了的。

但是没关系,你们双方各发展各的,因为双方之间原来隔了一个渤海国,所以是井水不犯河水。但是情况到了公元 926 年发生了一个重大变化,就这大辽,他灭掉了渤海国,那这么一来,两家就成邻居了,各自趴着墙头看一眼对方,都觉得对方,嗯,来者不善。高朝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是,唉,我出兵灭了这渤海国,对吧?唉,你那边好啊,你又是收渤海国的人,又是收渤海国的地,你这不是捡便宜吗?而且你还和我南边的汉人政权,当时还没有宋朝和我南边的汉人政权是眉来眼去,这不是要对我两路加工吗?你想干什么?作为高黎这边的心理活动就更多啊。唉呦,你大辽厉害啊。噢,你灭掉了渤海国,那我这不是唇亡齿寒吗?我跟汉人政权搞好关系,这不是为了以防万一吗?你看前面我们提到的那个螺旋上升震荡放大的安全困境,在这两个国家之间就这么出现了。所以这个解法,哈哈,除非高黎彻底认怂,表达出让大辽满意的善意和柔顺,不然大辽是放不下心的。

作为一个陆地大国,它是天生的战略困境,这一仗他是肯定要打的。陆地大国好可怜,就是这样,他别说邻居不是善意的,就是我说不清我的邻居是谁,我心里都慌。我给大家举一个你可能熟悉的例子啊。秦始皇当年统一六国之后,他马上就要回答一个问题,请问你建立的这个统一的大帝国,秦帝国,那么你的边界在哪呢?对,你说你们家有一四合院,那么东南西北的院墙都在哪儿呢?你得让他说明白。秦始皇手搭凉棚,这么一看,嗯,北边我能说清楚,因为北边的对手是匈奴,那就好办,派兵向北打匈奴,北边的院墙就是我的匈奴防线。但是一转身,再往南边一看,秦始皇也发慌,对吗?问题来了,因为我秦国灭掉楚国之后,突然发现我接手的这个楚国有些人南边儿有一大片辽阔的地带,那个边界是模糊不清的。

在秦朝刚统一的时候,中国南部的地形复杂破碎,人口稀少,经济也不发达,没有一条能说得清楚的天然的地理界限。那不行,我现在是帝国,天下一统了,一家人过日子,围墙在哪儿,我一家之主哪能不知道呢?所以帝国的南部边疆必须往前推,一直推进到我能说清楚的地方,那就推到哪了。对,推到南方的极限,直到海边,当时海边没有什么人哪,但是我也得推到那,要不然我说不清楚。对,这就是我们在中学历史教科书里学到的知识了啊。
秦始皇统一之后,他往南方派了大量的军队,在中国的南方沿海地带设立了南海桂林向郡、三桂郡。后来有一种观点就说说,你看后来成胜无广,揭竿而起。秦帝国为什么没有还手之力啊?就是因为有战斗力的军队都派出去了,往北派去打匈奴,往南派到南海边了啊。所以国内就空虚去,想当年秦始皇派到南部海边的这些军队,他有什么具体的战斗任务吗?面对什么具体的凶恶的敌人吗?是有什么特定的战略目标,要抢占什么高价值的土地和资源吗?哎,不好意思,一概没有,他们只是负责把帝国的边疆推一直推到一望无际的大海边,让在咸阳的秦始皇,让帝国的首脑放心他好。

就是觉得,嗯,现在我知道我南边的院墙在哪了,除了大海外面什么也木有,这下我放心了,就这么个心理作用。那从这个例子你就可以理解对于一个陆地大国来说,边疆问题的敏感性啊。再回到这一年,公元 1010 年,大辽统合 28 年,你也就明白了,通过禅渊之盟搞定了南部边境问题,腾出手的大辽,这个时候为什么要不计成本的远征高离的原因,但是你琢磨这场战争还有一个奇怪的地方。就这高离明明知道自己是一个小国,自己的力量和那个五大三粗的大流差得远,而且代价不大的,只要叫声大哥,磕个头认个怂,就不用打这场仗了,不用搞个国破家亡了。唉,但是奇怪他为什么就不服这个软代价又不高。你看,这又是一个需要解释的问题了。
这场大辽和高丽之间的战争,双方的表现其实都有点奇怪,大辽这边你是打了一场成本极高,打赢了收益有限的战争,你何况还打输了,一何苦去打呢?这我们刚才解释了。好,我们现在看高黎这一边他是打了一场本来可以不打的,认怂就不打了,打胜了注定是一场惨生的战争,毕竟在你国土上发生的。那请问高黎为什么还要打?就是不服。我们先来看双方的力量对比,从用现有的资料去推算,人口上辽朝 900 万,而高黎只有 200 万左右,领土就更是没法比了,高黎也就 20 万平方公里,而辽朝 400 多万平方公里, 20 倍的差距。而且高丽当时是一个农耕国家,在经济形态上和大宋朝很像,所以大宋朝在军事上的那些劣势你高丽也有,比如说骑兵不行。但是大宋朝的经济优势、技术优势、战略纵深,所有这些大国的东西,你高丽可就完全没有了。但是你发现没有,在战场上的表现同样是面对辽朝的大军,这小国高离比那个大国大宋那个好像表现出更有死磕到底的精神,就是不服。
请问这是为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的现象?咱们可不能用现代人的那些观念,什么民族大义、国家尊严,什么主权不可侵犯,不能用这些概念去看吧。为啥?因为当时高离的状态可不是说傲视群雄,我谁也不服他。不是的,他是向宋朝称臣呐。所以你向谁称臣?不是称臣,你不都是服软吗啊?所以问题不在于他是不是啃服软,而是你既然可以向南边那位大哥服软,但是为啥偏偏不像身边的这位膀阔腰圆的,这位动不动就打人的大哥服?若尔这个大哥心里也是不服气,对吧?同样是大哥,你凭什么就不服我?难道你是瞧不起我吗?说对了,就是因为瞧不起你。

高黎对宋朝在此前的 30 多年间一共派使臣 17 次,有人统计过。而且宋朝刚刚建立,高黎就开始主动用宋朝的年号。在当时的东亚政治当中用你的年号,这是一种非常郑重的政治表态,就彻底怂,彻底认你当大哥的意思。那为啥这高丽跟宋朝又不接壤?只能是因为在文化上的仰慕吧。那我仰慕宋朝的文化,这一翻面儿可不就变成了对辽朝的鄙视吗?我这么说不是猜测哈,这是有证据的。

话说公元 943 年,高黎太祖王健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弥留之际招来了大臣,口述了一份政治遗嘱。这遗嘱一共是十条,其中第四条是这么说的,说我们这个东方国家仰慕的就是唐朝的文化,各种制度都是按照唐朝来的。但是你看隔壁那个契丹就是辽朝,那是个禽兽之国,跟我们的风俗也不一样,语言也不一样,我们将来在穿着打扮上,在制度上一定不要学他们家的祖训呐,临终祖训呐,开国君主的临终祖训呐。所以高丽从骨子里就瞧不起这个疗朝。

是,我是东方小国,我不是不能跪,但是我可以跪我仰慕的文化,我不能跪我内心瞧不起的人,所以你翻过来看,对大辽来说这就麻烦了。按说两国打仗本来只有力量强弱的问题,掰个腕子就解决了,对吧?现在突然多出来一个因素,就多出来一个文化问题,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两国相争不仅要比硬实力,还要比个软实力啊。这个搞的大辽就有点不会了。大辽和高黎的战争,大辽以绝对的优势,但是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原因当然很多了,什么地形的、天气的将领决策的我们就不详细展开了,但是你能感受得到高丽人在文化上强烈鄙视辽朝人,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哎,说到这儿,我们把视野打开啊。你有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老感觉在这个历史阶段,那些大国甭管是大宋还是大辽都有点力不从心,都有点搞不定身边的这些小弟。在我们一般的印象里,宋朝搞不定辽朝,这是因为辽朝强大,宋朝拿他没办法。现在看来,大辽也露怯,也底潮,他拿大宋的小弟高离也没啥办法啊。所以我估计这一年大宋在南边是偷着乐的,咱俩谁也甭笑话谁了,大家都有露怯的时候啊。

我们把视野放大,你会发现在这个历史阶段,在东亚政治舞台上的两大帝国,大宋和大辽,拿周边的小国都没什么办法。简单看两个例子,往西北方向看,就是那个西夏就那么硬,硬啷啷的,就在那存在西夏问题,我们将来会专门说,但是你看就这么个小地方,就是今天的宁夏,还有陕西、甘肃的一部分,最强的时候统共也大概也就七八十万平方公里吧。实际能生产的土地面积很小的,就是今天的银川平原和核桃平原这两块灌溉平原能产点粮食,人口的最高峰也就 300 万。就这么个小政权,那身体真好,居然活了 189 年,比北宋都长啊。而且就这个西夏是个刺头,和周边所有的邻居都打过仗。所以你看当辽被金灭了的时候,西夏他还在哈。当今被蒙古打得奄奄一息的时候,这个西夏哎,他还在哈哈,蒙古还了得,在欧亚大陆上是纵横捭阖,所向披靡,哎,等到最后灭这个小小的西夏的时候,也是费了老劲。

将来这个故事我们会讲,这是西夏,你再往西南方向看,还有一个国家也是不符,也是活的剧场。什么呀?就是今天云南的大理国,大理国存在了 300 多年,几乎和整个宋朝,就是北宋加南宋全部加起来相识重。我们这一代人对于大理国的印象是往往来自于金庸小说,觉得他们皇上就是老爱泡妞,老爱出家。有这么个印象,对,大理国确实是一个特别佛系的国家,请注意,我说这个佛系就是字面意思,佛系啊。

大理国前前后后一共 22 位皇帝,其中一半没错, 11 位皇帝最后出家为僧就懒得干了,就当和尚去吧。就这么个地方,到处都是佛寺,到处都是僧人。那你说这样的地方那肯定很平和,能有什么战斗力呢?不好意思,您又要吃惊了,云南这片地方从唐朝的时候中原政权就已经搞不定,他当时这个地方还不叫大理,叫南诏。

唐朝是天宝年间,就是安史之乱之前,那时候唐朝还得了鼎盛时期,开元天宝年间居然三次打南诏,打不下来,唐军死了至少 20 万人,次次是惨败而归。那败了就败了,南赵那国王特气人,在洱海边挖了一个万人坑,把十万唐军的尸体都埋在这,旁边还专门刻了个碑,说这场仗不是我想打,是唐朝欺人太甚,我现在反叛唐是不得已而为之,我要刻成字刻在碑上,让后人都知道我的委屈。所以宋朝开国的时候,按说这个太祖赵匡胤说过那么横的话,说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那为什么这大李国就在这大大咧咧的睡,在这睡了 300 年,你太祖怎么就没动他呢?甚至想也不想,是因为他打呼噜的声音好听吗?是搞不听,不是有这么个传说吗?说当时宋朝的军队平定了四川,那下一站应该就是去大力,已经有人把大理国的地图都摊在了赵匡胤的面前,说您瞅瞅要不要去?太祖看了半天,拿着手里经常玩的那个御服,一个小玩具,就沿着地图上的大渡河画了一条线,说算了,这一条线之外的地方就不是我们该拥有的了。

所以今天我们要去昆明的大观楼,还能看到那副很著名的长联,其中有这么一句话叫汉兴楼船唐彪铁柱,宋徽御府圆跨格囊。其中这个词,宋徽御府指的就是这个典故,赵匡胤亲自拿御府画的大不和那边就不要了。那为什么宋太祖不统意大利呢?说白了不还是觉得唐朝当年武力平定云南,结果大败而归,这个教训太惨痛,自己是大松没错,但是没有把握成功,所以干脆地图上画了条线算了,由他去。这就有意思了,我们把上面讲的所有的信息统合起来,你会发现就在这个历史阶段,东亚舞台上两大强权,大宋和大辽,他们用武力居然都搞不定自己身边的那些小弟了。大宋是搞不定大理和西夏,大辽是搞不定西夏和高黎,这过去我们老说大宋弱,大宋弱,你自己的原因,现在一看也有外部因素,是这个时代就这么个风格,周边的小弟,人家变强了。到了公元 11 世纪的时候,东亚大陆上各个部落的文明水准都明显升高,原来汉民族在文化上、经济上、军队上的相对优势。我说这是相对优势啊,没那么大了。各个民族的内部整合的水平今非昔比了。街上一旦出现大哥,哎,所有人就跟着起哄,跟着走的那个时代结束了,因去不复返了。
看在先秦的时候,中原华夏那个优越感不要太强,因为当时有所谓五福的观念吗?什么叫五福啊?就是以周天子为圆心,往外画五个同心圆,越靠里的就越文明啊。什么电服、侯服、兵服、妖服、荒服,越往外,你看它最后叫荒服,就是没有开化的遗敌,我都懒得管理啊。这合起来叫武夫,我周天子最文明,离我越远的文明程度越低。你看这么划分虽然很粗暴,但是基本符合那个时代的事实啊。

对,早先的时候,中原的华夏文明就是整个东亚大陆上的文明之光啊。当时间引进到公元 11 世纪的时候,你再整念,你再看一眼东亚大陆,情况完全变了。首先中原人嘴里的满意不再是那种茹毛饮血的游牧民族了,他们的经济形态也不只是简单的畜牧业啦。契丹人有很多已经转入了农耕,很多民族像素特人等等已经有了强大的经商传统的事,就这个时候所谓的周边的我们中原的士大夫可能还是管他们叫蛮夷,但是他们开始有文化,甚至有自己的文字啊。

在这本叫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挺厚的一本书,这里面就讲就是你倒退几百年,就如果在隋朝的时候,中原王朝周围有啥,只有一个就是高沟利,马马虎虎可以称之为国,因为至少还算有个稳定的制度吧。其他中国周边的居民,你围着隋朝的边境看一圈,都是部落面,这没有任何常设的大规模的政府机构,也没有自己的文字,因为双方的落差就这么大。

唐朝安史之乱之后,这种状况就完全变了。我给您念一段书中的原话,他说到 750 年这种状况被完全改变完。反唐的中国被一些稳定的国家所包围,云南的南诏沿着四川、甘肃和今天新疆的漫长边界上的极富侵略性的吐蕃王国。位于西域的大石王朝,蒙古草原上的突厥、韩国,以及后来的夔鹘韩国,东北的渤海,朝鲜半岛的新罗,还有远方的日本。所有这些国家都有一批通晓书面语的精英,有的是以汉文作为其书面语,有的则是使用自己的书写体系。这是一个时代期的变化啊。这个阶段那些开国君主就好像约好了似的,只要我想建国,我捎带手一定要干一件事,就是要创制自己民族的文字。你看公元 907 年,耶律阿保期创建了辽朝,马上就开始搞契丹门。 1036 年将来我们会说到李元昊正式称帝就西夏吗?赶紧创制西夏文,那也是突击上马,三年就搞成了那么复杂的书写系统,甚至非常落后的女真人的。清朝也是 115 年建国, 119 年就宣布了,导出了女真文呐。

当然更早的时候,刚才我们提到的那个南诏,南诏也创制了自己的文字叫方块白问,当然这种文字现在是完全实传,你想无中生有的创制一套文字,这个难度多大呀?创制文字不是把它造出来就行,这个字那么写,那个字这么写不是这样的。你得组织学习,你得强行推广,你还要把原来的那些经典文献都大规模的翻译过来,这才是一套活的能用的文字书写系统啊。

可是你想那个时代,就周边的什么金朝、辽朝这些朝代,他做这些事儿那成本多高啊?效率多低啊?所有的开国君主好像都明白,这事虽然难,但是一定要干。为什?那只有一个解释,就是民族的文化觉醒,他们也用自己的方式完成自己民族内部的文化整合。就拿西夏来说,他们自从创制了自己的文字,马上就尊为国字,凡是旗下的重要文件,全部改成用西夏文书写技术,自己的历史也全部改成西夏文,那他们是非常清楚的,民族内部的文化认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力量来源。自己人虽然人数少,但是我一旦凝聚起来,我的力量就大。对,在我们讲述的这个历史阶段,整个东亚大陆好像正在陷入一种文化上的分崩离析,谁也不服谁。

华夏文化,虽然咱们必须得承认,当时的华夏文化还是有巨大的优势,但是这个优势和此前的什么先秦呐汉唐相比,已经没有那么绝对了,周边的民族就好像到了青春期,是我是我是青出于蓝,但是我不仅要胜于蓝,我还要不同于蓝。我长大了,我就要叛逆,我就要自我觉醒,我越是文化觉醒,我内部凝聚力就越强。诶你,嘿,你也就越拿我没办法。就是当时的态势。

东亚大陆上的地缘政治不再是那种叫赢家通吃强者独霸的政治了,而是进入了一种。哎,论硬实力谁也搞不定谁,论软实力谁也不服谁,经过了这么个状态,这可不是什么坏事,因为就在这个状态里,中华文明的下一轮整合看起来就碎了啊。不,中华文明的下一轮整合,其实已经埋下了伏笔。

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诉求,源自每一扇不凡之门的开启。卡萨帝为爱而生,链接家的艺术。刚才我们的那段讲述可能会给你留下这么个印象,就是想当年在汉唐的时候,我中华文明多牛,但是到了宋朝这一段,中华文明变得文弱了、暗淡了,相比于周边的国家,那个文化优势就没有那么明显。

哎,请问你是这么看的吗?如果你要是这么看问题,那我猜整个中国历史在你的心目当中就是一根线,一根由先前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这些朝代串联起来的一根线。那你要是这么想问题的话,那确实是这样,对吧?那就是中国的唐朝灭亡了,然后中国在宋代这个朝代身上又重生了啊。只不过一看,唉呦醒来之后怎么这副鬼样子嘞?投入是一个虚弱的多的中国版本,疆域也没有原来大,军事实力没有原来强,各种各样的坏消息传来,所以我们往往高看此前的唐朝一眼,对我们现在所身处的这个宋朝评价不是很高。但是如果这么看问题的话,我必须提醒一句,这就太中原本位啦,这个视角太窄了,我们应该跳起来,看跳到哪万米高空,再来俯视这一千年前的中华大地。那你会看到另外一幅景象,什么叫唐代灭亡了?没有?唐代,不过是碎了,碎成一块一块的,相当于一个大家族原来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现在分家令过,每个小家都继承走了一点大唐的遗产,每个小家都独自在推动中华文明的发展。那是这样吗?来,我来给你看几个简单的事实。

我们从这一年公元 1010 年往前推 100 年到公元 907 年。就在那一年,朱汶灭掉了唐朝,建立了后梁,对吧?历史书上都是这么写的。那请问唐朝就这么死了吗?当时的人可不这么看,几乎与此同时,就是公元 907 年,几乎与此同时发生了几件事。首先当时在河东,就是今天山西这一带的李克用、李存旭父子,他根本就不承认这个后梁,什么唐朝灭亡了,我们继续奉唐朝的证书,唐朝皇帝不是没有了吗?我来干啊,我也姓李,哈哈哈。后来就建立了后唐吗?你看他还是个唐,说白了他们才认为自己是唐朝的继承人。后唐后来也灭亡了, 936 年,对吧?三年后, 939 年,你看那个南方又冒出来一个唐,南唐开国皇帝直接宣称说我姓李,我就是老李家嫡系子孙,现在大唐的基业归我继承,那这个案旗他又扛走了,别忘了北边还有北边的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的可汗是在哪一年啊?请注意,就在 907 年唐朝灭亡的那一年。

具体的考证我就不细说了,你可以去参考这本书,难忘林湖老师的观点,耶律阿宝奇要建立的可不是一个草原国家,它就是要建立一个汉人样板的国家。对,耶律阿保机也是隐隐然要继承大唐的地位,你看看当时的这些小政权,都觉得自己才继承了大唐的法统,我是根正苗红的。那请问是不是他们自作多情呢?或者是自己上赶着拉大旗做虎皮,不尽然,他们这么想,这么干,其实有依据。这一些小政权、少数民族,他们和大唐的关系比我们以为的要深厚啊。这就得往回倒,当大唐还是盛世的那会儿。当时住在大唐边界上的人很多都是少数民族的部落,那大唐对于他们的管理方法就俩字叫机迷。这俩字挺难写的,鸡就是马,龙头迷就是牛缰绳。说白了,对,他们的办法就是像牛缰绳和马龙头一样控制和陇路。唐朝在边境设一个基迷州,就是任命当地部落首领当基迷州的军政长官。

别忘了你当的官是我大唐的,我是你的天子,你的皇帝是你。这个官和大唐的其他郡县又不一样,你们是可以父传子的,是世袭的,你的内部事务你们自己做主,自主权很大。户籍是不用上报中央的,说白了就是不纳税,而大唐天子是不是对你们还有一些赏赐?好处是大大的。但是别忘了你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就时刻记住这个马龙头和牛缰绳是牵在我手里的,撒花乱跑捣乱可不行,你不给我找麻烦,我也就承诺不去找你的麻烦啊。双方就是这么个默契。

那其中有一些特别重要的部落,大唐还会来上这么几首,最重要的一首就是次姓李,不管你原来少数民族,你们内部,你们语言你姓什么,现在改成我们家的姓,跟我大唐天子一样姓黎,那从此之后你跟天子就是一家人了。别看你在边疆,你是我的远亲,你跟皇帝亲的很。比皇帝身边那些人还亲,是这么个关系,所以你看西夏的皇室不是姓李吗?什么李继谦、李德明、李元昊怎么来的?不是他原来就姓李。他原来是党乡人,是大唐天子赐的,姓李。对,其他什么高丽漠河西、契丹回合、突厥沙陀,当时大唐周边这一圈,几乎所有的少数民族几乎都有被赐姓李的马唐天子特别爱干这个。
那为啥呢?既然你姓李了,咱就是一家人了。唉,来来来,把你们家那个后生最有出息的那个小青年都给我送到长安或者是大唐的大城市来。不要误会,不是到我这儿当人质,是替你培养下一代。有的甚至能在皇帝的卫队当中担任侍卫,跟皇帝平常进进出出的混个脸熟的,你比如说那个唐高宗的永辉四年,那个南诏的首领就派他的儿子叫罗胜年到长安见唐高宗等这些后生。这些年轻人长大了回到自己的部落嚯。那还了得?他既在长安见过世面,又跟皇帝混过脸熟啊。那你想,在他的部落里,他肯定 100% 的是铁杆的亲唐派,那将来如果有机会他接班跟大唐的关系,这个部落当然就会变得更紧密。所以大唐的这一套机迷制度是非常有长远眼光的。

还有这些部落的上层也经常会有机会到大唐观光,这就成了某个程度上的华夏通中原的那套管理制度,其实他们一点不陌生,对,他们学到了那些第一手的知识,如果将来有机会回去当权,他们是非常有动力模仿中原的管理模式的。好,说到这儿你明白了,大唐这几百年,那可真的没有耽误功夫儿,是一刻不停地在边疆各个部落当中播撒中华文明的种子。很多,那个学习过程已经在唐朝那几百年当中完成,现在好了 907 年,刚才我们说的唐朝大树一倒,当时恰恰是这些少数民族的人觉得我才是大唐的继承人,我也有资格把大唐文化发扬光大。

嘿嘿,至少你看我也姓李,皇上都承认的我跟他是一家人。你朱问你谁呀,对吧?比如说后来后唐的那个李克用李存旭父子,对吧?你一听就知道了,人家姓李,虽然是被赐姓的李。他们家原来是沙陀人,是突厥人的一支吗?你汉人朱温灭了李唐王室。但是我杀陀人,我再举起大唐的旗帜,我们替大唐皇帝报仇,我们延续老李家的血脉。唉,我们沙陀人比你们汉人更积极,你看,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历史互动过程。所以借用我们这一代人经常说的一句俗话,大唐是什么?大唐叫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到了宋朝这个阶段,大家各个部落、各个民族是各自带着大唐的某个片段的文化基因来分头向前发展。所以他们可不是什么异族,他们可不是什么茹毛银雪的蛮夷,他们就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支脉,这个历史的伏笔是在几百年前就埋下的。
听了今天这期节目,你心中可能会有疑问,人家不是说这人家文化觉醒了吗?你看人家各有各的文字,他们会渐行渐远吗?我们再也过不到一块了吗?不会的,再过不到 300 年蒙古人就来啦。蒙古人那用那种旷古绝伦的武力是横扫欧亚大陆。他们把大唐文明播撒出去的这些种子又重新一颗一颗的捡回来,放到同一锅里回炉再造,完成下一轮中华文明的再整合过去呢。我们是知道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啊。今天这期节目听完之后,我们知道了文化也一样的,而且到 1010 年的时候已经好多轮了。你想当年的西周分封天下,自己的子弟功臣呐,驾着马车,带着粮食走去各个方向去,一把文明的种子撒出去,然后各自生长,几百年之后不就长成各自的样子吗?你看战国七雄,齐楚燕寒、赵卫青各不一样,但是没关系,秦汉帝国就来了,一国会搞一次大融合,再然后汉帝国不久也崩溃,然后又是几百年南北分头发展,各有特色,又是一把种子撒出去,各自长长出各自的基因,对吧?那紧接着隋唐帝国就来了,又一次一国会,又一次大融合。

我们今天讲的这个历史阶段又是一轮,要等到 300 年后蒙古人再来完成一次大融合嘛。这样的故事在东亚的历史舞台上是反复发生的,我们这一代中国人所生存的中国,它就是这么反复熔炼而最终完成的。当代中国人,我们回顾过去的时候,如果只站在什么汉人的角度、中原的角度、农耕的角度、主干王朝的角度,就很容易看不到这个波澜壮阔的、激动人心的历史过程。其实也不只是咱们中国在人类文明的各个角落,类似的逻辑,类似的过程是在反复发生的。我今天给你带来了一本书啊。

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写的昨日的世界是他的自传,其中有一个片段我特别想念给你听。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夜,那茨威格去法国去旅行,有一次就在乡下,他们找了一个电影院,很偏僻的一个乡下一个电影院看电影。结果就遇到了这么个事儿。各国威廉皇帝在屏幕上刚一出现,昏暗的大厅里立刻爆发出一阵阵刺耳的口哨声和跺脚声。他那么完全是自发的大喊大叫,吹口哨,男人女人还有孩子们无不发出嘲笑,好像画面上的人侮辱了他们似的。在这个远离大城市的小城镇,这里的市民和士兵毫无恶意,却对威廉皇帝,对德国有这么大的仇恨。幕上不过是一闪而过的画面,就引起这么一场骚动,只不过是一秒钟,仅仅一秒钟,可见流毒是多么的生活。那个晚上我心灰意冷,一夜未眠,就觉得欧洲完了。 1914 年6月 28 号,在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刹那间把一个我们在其中接受教育,栖身捕居,安全又充满理性的世界像一只空头罐一样击的粉碎。这本昨日的世界是充满了对于当时分崩离析的欧洲文明的绝望感,所以 1942 年这本书刚写完。同一年的2月 22 号,斯维格在巴西的一个小城镇上,一个房间里面就服毒自杀。斯维格太绝望了,他觉得欧洲文明的灯熄灭了,欧洲大陆破碎了,这个世界好不了了。但是我们这些后人我们都知道慈悲哥,老人家,你太着急下结论了啊。因为要不了多少年欧洲文明在历经劫难之后,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会完成一次全新的、深度、空前的大融合。但不用多斯威格,只要再多活十年,他再坚持到 71 岁,他就能见证欧盟的前身之一,就是那个欧洲梅刚共同体的诞生啊。他只要等到那个时候再离开这个世界,他心里就会温暖得多,明亮得多。

人类文明可不就是这样吗啊?就像后来的有一首原曲,很著名的叫我农词里面是这么说的,说把一块泥碾一个,泥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起打破,用水调和,再撵一个,你再数一个,我,我倪中有你,你倪中有我,哈哈。所以如果听完了这一集,如果你觉得世界正在大崩捷,没关系,你心里得知道那世界距离大融合的到来,那就不远了嘛。我们下一期公元 1011 年再见。

罗振宇文明之旅

罗振宇文明之旅

共913集 2024-02-28 国剧 纪录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