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文明之旅》公元1012年:歧视

您好,这里是文明之旅,欢迎你穿越到公元 1012 年,大宋大钟祥福五年,大辽开泰元年。那这个阶段的宋辽两遍除了每年的 30 万的碎币之外,其实交集并不多,但是就在今年有一件事很有意思,就是两边都比着给自己的皇帝上尊号,那最开始两位皇帝的尊号都是八个字,但是没想到就这么个事,居然也能搞成军备竞赛。

两边儿都比着加字数,这一年宋真宗的尊号加到了 18 个字,他老人家现在是崇文广武、感天尊道、应真幼德上圣亲明仁孝皇帝。 18 个字消息传到北边,半个多月后,辽朝一看,吼,加字数那咋办呢?加字数又不要钱喽,我们奉陪到底,北边的辽圣宗就变成了啊。我再给您念念,叫洪文轩,武尊道至德崇仁广孝聪、瑞昭圣神赞天府皇帝。 20 个字,比你宋朝皇帝还多那么两个字,你看这两边之间仗势不打了,但是竞争的战场还很多啊。那如果今年我们只看大宋这边的朝堂的话,这一年最重要的事是这么两件,第一件是真宗皇帝后宫里最宠爱的那个刘氏夫人,终于熬出头了,今年他被封为皇后。要知道这位刘氏今年已经 42 了,那很明显,这岁数吗啊?他能走到这一步,靠的肯定不光是姿色,而是像政治才能,以及他和皇帝之间的私人信任关系,靠的是这些,所以再往后一些年,我们会看着这位刘皇后一步一步的在政坛冉冉上升,直到他成为大宋朝实际上的当家人。

这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是朝廷今年同时提拔了两个人,一个叫王清若,一个叫陈瑶叟,兼任了两个职务,既是主管军事的枢密使,同时还是宰相的同平张氏。熟悉唐宋史的朋友一听铜屏张氏这几个字就知道,哟,这是宰相了。再一看我刚才提的名字有王侵若,那个名声不太好的王钦若今年当宰相了。如果你听过我们此前的几期节目,多次提到这个王侵入,又是什么陷害寇准,又是撺掇真宗皇帝搞迷信活动。唉,就是这么个人,今年升官了当宰相。

这里面可能有一个小小的误会,虽然这个同屏张氏四个字是宰相的头衔没错,但是只是名誉上的宰相,当时很多朝中的重臣,包括像秦王节督使什么的,都要加上这么个通平章式四个字的头衔,这叫啥?这叫史相。你是名誉宰相,但是你还有其他的任务,不算真宰相,那这个王清若后来是当上真宰相的,那什么时候呢?哎,要等到现在这位在位的王诞宰相死了,他才有机会啊。那已经是五年之后的事了,就是 1017 年的事,所以王清若私下就跟人讲说我就是因为这个王代,就因为他,他耽误我持当了十年宰相。那这话有没有冤枉?王诞没有拼命拦住王清若当宰相的,确实就是这王诞。话说宋真宗当年想提拔王亲箬的时候,王诞的发言是非常有意思,他是这么说的,他说皇上,我们大宋朝从来就没有用过南方人当宰相,虽然说只要是个贤才,也不用管他是从哪来的,是不是南方人,但是他得是个贤才。行,我王诞当这个宰相,我从来不敢挡别人进步的路,但是我刚才说的那可是公论,你听听啊,王岱这短短几句话,三层意思。

第一条,我朝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不能用南方人当宰相。那第2条,王清厚不是什么好人啊。第三条,这是公论,不是我的偏见,你听听啊。这个王蛋为了拦住王钦若当宰相,那真急眼了,是把兜里所有的牌都掏出来摆在桌面上。你听后面这两个理由像话,所谓王清若不是贤才吗?或者说大家都觉得他不是贤才吗?这两个理由算站得住脚,但是你王蛋刚才说的第一个理由是啥啊?说什么不能用南方人还拉出什么组织当党建,白这么个地图炮的理由也是能拿上台面说的,我们都知道吗?在儒家的制度理想里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是个基本设定,所以大家得平等在儒家思想里面,还有什么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也是一个基本常识啊。

所谓人无分老幼,地无分南北,那皇帝对臣死怎么能区别对待呢?但是很奇怪,真宗皇帝那么喜欢王秦儒,很多事情是那么依赖王秦儒,但是王旦提出来这么荒唐的一个地图抛的理由,他居然就扔了,说南方人,嗯,现在可能确实不适合当宰相,一直到王代去世之后,他才敢提拔王秦荣,这是为什么?那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为什么宋代初年有这么露骨的地域奇尸呢?好,我们带着他穿越回公元 1012 年,来看看大宋朝初年的一桩难言之隐。

刚才我们说到宰相王诞是拼命挡住王钦若的进步之路,这里面毫无疑问肯定有政治斗争,也肯定有个人恩怨,这都不奇怪。是您是宰相,您把地狱歧视说什么宰相不能用,南方人就这么个破理由赤裸裸的摆到台面上,这就有点奇怪了。但是你看这个阶段的史料,你会发现不仅是王诞一个人,那些出生在北方的士大夫是动不动就这么干。王诞是大明府深县人,就是今天的山东聊城人,妥妥的北方人,还有那个著名的寇准,寇准可不是山西人,他是化州。就是今天的陕西渭南人,你看也是北方人,那寇准这方面那就更不像话。我给你举俩例子。有一年科举考试,明明是一个南方人成绩更好,那寇准在场硬是说不行,南方人下等地方不能给他们当状元,现场就硬是换了一个人。而且寇准出来得意洋洋,公开说我又给中原他夺了个状元啊。

你看,在这一刻,寇准的自我认同哪?是什么朝堂上要主持公正的士大府官员,他自我认同就是个北方人。再比如说那个大慈人晏殊,就是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一个验数。什么人?江西人,也是个南方人。当年晏殊参加科举的时候,明明考得很好,但是很倒霉,又遇到了这位寇准啊。寇准就说好有才这个人,但是好可惜是个南方人,这话把皇帝都弄得听不下去了。宋真宗当场就反驳他,寇准这个唐朝的神童宰相张九龄,他不也是南方人吗啊?你凭什么这么说呀?张九龄是广东韶关人。

所以你看在当时的大宋朝堂上,是明显弥漫着一种压制南方人的气氛,甚至当时有一个传言,肯定是传言说宋太祖赵匡胤立过祖勋,南方人世世代代不能当宰相,说宰相的办公大厅里当时有块石头,石头上面还刻着字,说南方人不许坐在这儿啊。这个传闻就能扯到这种程度?那反正我在看 1012 年相关的史料的时候,还陡然看到了这么一行字,是序资质通鉴长篇上的一行字。说王钦若和其他几个人一共是 4 个人,我跟你说说刘成圭、陈鹏年、林特和丁卫和这四个人交往密切,你看加上王清若,不是五个人,这被称作是无鬼。那在历史上把一个政治小集团的人称作什么五鬼,其实不罕见,但是有趣的是,你算算这五个人,我给你算算啊。按照今天的省份来说,王清入、陈鹏年都是江西人。丁卫、刘成圭都是江苏人,林特更南边福建人,你看全部都是南方人。

那如果我们再一深究的话,你会发现这几个人可能也就是当时在真宗一朝的名声不太好,毕竟还没有入宋史的奸臣传啊。而宋史奸臣传上一共是 22 个人,唉,你一看居然无一例外全部都是南方人。这就有意思了,有一句话说的好吗?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他对南方人的偏见到了这种程度,它就不是简单地图炮,它后面必然有更深刻的政治的、文化上的原因了。那什么原因呢?浅层的原因咱们想也想得到,比如说方言的问题。咱们中国从魏晋之后就是长城以南、长江以北,各地人说话彼此之间容易听得懂,所以就形成了一个大面积的北方言区。但是到了东南,那口音就复杂了,甚至到了十里不同音的程度,就是南方人互相之间隔了十里路就听不懂了,那更别说北方人了。所以语言不同在社交上就难免被排斥。

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还有一个原因就大宋朝起家的那波君臣,他毕竟是中原人,是北方人,而南方人加入进来是后来的事,那先来的人当然占据了各种好位置和高的位置啊。后来的南方人进来了,想往上爬。唉,有的时候难免会不择手段,比如说逢迎皇帝,像这几期节目我们都在讲的真宗皇帝要搞迷信活动的时候,那主要支持者当然就是南方人呐。

南方人地位低,获得皇帝的喜好爬的就宽一点,所以原来的北方人难免就会觉得,唉呦这些南方人太机灵,太会钻营,甚至上升到人品不好的高度,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这是一个因素。那还有一个因素,就大宋朝的底子是中原的五代,而南方几十年前那是十国是被征服的对象,所以也有一个叫征服者瞧不起被征服者的因素,这是不是也挺正常的?那成,哈哈,其实不正常征服者瞧不起或者说排斥被征服者刚开始。嗯,正常有情感因素,因为毕竟双方在战场上厮杀过,你是我的手下败将。但是时间长了就不正常,你想这是哪一年了?这是公元 1012 年啦,距离大宋建国 V 十二年了,半个世纪过去了。离全国统一你算算也 34 年了,一代人都过去了,你北方人哪还能那么傲娇呢?你是政府者哎,那为了国家的融合,你更应该摆出搞姿态吗?尽量促使南方人融入国家的精英团体吗啊?哪能明摆着这么长期的搞什么歧视排斥防范,哪打击,还有地图炮公开。

这么说这个现象你要想解释,唉,其实还有一个相反的,但是更符合人之常情的。解释什么呢?就是北方士大夫如此排斥南方人,嘿嘿,恐怕不是心理优势的结果。恰恰相反,这可能是心理劣势的结果,不是简单的恨啊。这可能更多是怕。这不就是英国哲学家罗素说的那句话吗?如果一听到一种与你相左的意见,您就发怒,这说明啥?这说明你已经下意识地感觉到您那种看法没有充分理由。对,你要是听见一个人说一加一等于 3 还在那振振有词,那你只会同情他,怜悯他,你不会生气的。但如果我听见某个观点,我就暴跳如雷,这说明啥?说明我们在潜意识里是知道的,我这边这个铃儿不见得能压倒对方的铃儿,我不见得能辩得过他,所以我才生气吗?同样道理,一种人要是不择手段的去压制另外一种人,这不见得是因为乔布启欧,这可能是害怕自己竞争不过哟,你带着这个角度再来想想当年大宋朝堂上北方人对南方人的压制是不是有这个因素?而且我们更进一步,带着这个视角,你再去看看那张所谓的五鬼名单,你会突然有一个发现哟。

吼,所谓的五鬼除了那个丁卫是苏州人之外,其他四个人全部都是原来的南唐人。而且就是定位老家苏州,其实离南塘也很近。这五个人里面,刘成规是宦官,咱不提他,剩下还有三个人,我给你念念。第一个人叫陈鹏年,南唐神童, 13 岁就写过一篇一万多字的文章,受到南唐后主李煜的称赞呐。南唐灭亡的时候,陈鹏年 14 岁,神童还有一个叫林特,这也是南唐神童,在南唐当过一个官,叫南台教书郎。你可以把这个职位理解成国家图书馆的研究员。这官职听起来是不高,但是要知道林特当上这个职位的时候多大? 10 岁也是神童啊。

还有那个领头的王钦若老家是哪呢?林将军就是今天的江西,过去就属于南唐嘛。心弱的父亲和祖父都是南唐的旧臣,他自己是生在公元 962 年, 13 岁之前他就是不折不扣的南唐居民。所以你看什么叫无轨啊?无轨这个词它不仅是当时政治小集团的名称,它也是指朝廷中几个南唐出身的才子。

所以问题来当时给他们起绰号叫无轨的人,他们到底反感的是什么呢?是这几个人交往过密,他们的那个小集团的政治作风还是他们的出身?他们是南唐人,当时宋朝士大夫排斥的南方人,那是不是就是暗戳戳的?其实就是特指南唐人呐?这可不是我在这胡乱猜测,宋代初年,对于被征服的几个小政权的人,那确实是有区别的。

大宋朝刚建立的时候,朝廷吸收了很多有文化的南方人,因为管制区域大了吗?需要那么多官员吗?甭管你是来自浙江吴越、广东南汉、四川后蜀还是南唐,只要有人才我都用。但是请注意待遇不一样,比如说吴越人到了北宋最高能给正三品的待遇,而是一入职就给正三品,后属也有好几个正三品。南汉当时是广东,是天高皇帝远的地方,那即使是这样也有正三品的。偏偏是这个南唐最高的只给了一个正四品,这还只是待遇上的启示啊。南唐官员到了宋朝之后的十几年,不论你级别大小,一律得给我穿绿色衣服。什么意思?就是让你穿的不一样,表示你低人一等,就是要羞辱你啊。如果这个猜测有点道理,那我们还就真的要穿越回去看看了,这个南唐他到底有什么了不起呢?为什么让那个时候的北方士大夫,唉,有点内心忌惮呢?甚至在已经完全征服南唐之后的几十年,还觉得,嗯,我一定要压制那儿的人,你们的人是不能当宰相的,我绝不能给你们出头的机会,这是为什么?一般人我们这些人对南唐的印象都来自于那个李后主李煜,什么流水落花春絮也,天上人间什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都这些词。

这瓷是确实写得好,但是我们在心里的感受就是,一个文艺青年当皇帝的国家,最后皇帝自己都被抓到开封当了阶下囚。国家首都在金陵,就是江南水乡,就这样的国家,它能强到哪去呢?这就是历史叙事的问题,有点成王败寇的逻辑了。南唐最后的这个结局让我们其实多少有点误解了南唐的真相,那真实的南唐什么样了?

我们其实常常会低估这个南唐的实力,你算北宋平定南方的那几场战争,评定护蜀用了 66 天平定南汉,因为远一点用了半年平定吴越干脆那吴越就是北宋的小堤,不用打,直接收复,所以只有这个南唐是最难对付的。那为啥?首先南唐的地盘儿是比我们一般人想象的要大,南唐国都虽然在江宁就是今天的南京,但是它地盘儿最大的时候跨了 35 个州。主干是今天的江西和安徽,还有江苏的西边,福建的北边,湖南湖北的一部分,你就看今天的江苏,今天最富的是所谓的苏南的苏西城地带。那除了最东边的苏州,其他全是南塘的。江苏北部的连云港、盐城、泰州南塘,安徽合肥南塘,福建武夷山南塘的江西全境南塘的,湖北武汉都是南塘的,所以它地盘就这么大。

而南唐的军事实力也很强,当年赵匡胤没当皇帝的时候,是在周世宗柴荣的手下当将军,就参与过三次大南唐的战争,每一次都打得很艰苦,最后的结果当然也都算赢了。但是那又怎样?南唐割地称臣,但是人家没有灭国呀。司马光资治通鉴里面记载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说南唐对后周称臣之后,有一次派使者就去后周进贡。那皇帝柴荣怎么得见一下南唐的使者吗?见了之后就问了一个问题,说你们最近在修城墙,搞防御工事没有? oh you 把这个南唐的使者吓得直白手。没有,我们现在向你称臣,我们是蜀国,我们哪敢搞什么防御嘞?周世宗当时是这么说的。唉,说你这话说的不对。哈哈,过去呢?我们两家是敌我关系。现在不是和平了吗?称臣了吗?现在是一家人。我是君,你是臣,大义已定,我活着就不会有你们什么事。但是万一我不在了,那个时候要有人打你们怎么办?所以你回去告诉你们主子说城防该修还是得修,防御该搞。哎,你们还是搞。

呵,你看柴荣说这个话,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司马光写资质通鉴写到这个地方的时候都忍不住插话说这个周世宗柴荣真棒,打服了人家就爱之如子,真是舍得为人家长远考虑,推心置斧地说了这么一番话。但是我们隔了这一千年,从这个故事里我们能看出另外一层意思,就是至少在周世宗柴荣活着的时候,他是不觉得南唐能最终被中远王朝收复的,能够保持这种表面上的陈述关系就不错,南唐那么一大片地方,那么硬的骨头不好啃的,那是到了后来就是宋太祖赵匡胤的时代才搞定的。南唐怎么搞定的?赵匡胤那句话很有名很硬气,说我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但是你真去看历史,看了一个具体的过程,那搞定可不像把一个睡觉的人轰走那么简单。

自古以来,南方的割据政权往往都把长江看成是个堡。什么呀?天险嘛,那这没错,我小时候就在那一带长大,隔着城江,如果天气不好的话是看不见对岸的江面就那么宽阔,所以是天险。但是要知道长江这个天险和陆地上的关隘的天险它不一样,陆地上的关奈如果运用得当,如果守得好的话,那真叫是一夫当官万夫莫改。

但长江不是南方政权,你凭什么能守住长江?你不就是有个水师吗?水师不就是船吗?不就是一些经过训练的士兵吗?这玩意你能造,他也能造,你能训练,他也能训练。所以如果北方政权积累了足够大的人口、经济和军事优势,能造出大规模的水势,什么长江天险就不存在了呀。

那赵匡胤后来打南唐就是这种情况,准备工作那是早在十年前,就是 963 年,公元 963 年就开始了。那个时候大宋朝刚刚建国,那个时候就在开封城边上挖了一个大湖,开始操练水军。而到了 974 年正式开打南唐的那一年,我看那一年的史料,太祖赵匡胤是隔几天就跑去看一趟哈,视察一下水战的准备情况,战舰也是造了好几千艘,这就是北方的实力,这才吹响了冲锋号,开始灭南党。具体的战争过程我这儿就不介绍了,说两个可能你会觉得意外的地方。

第一个地方就这种早就开始准备的北方对南方的压倒性的灭国战争,通常打起来都是摧枯拉朽,因为防守方他上上下下也都清楚,大打不过最终肯定还是个亡国,所以基本上战争一开始就是望风而响,很难有实质性的抵挡那个后蜀的花蕊夫人不是有一首很著名的诗吗?说你们这帮当兵的, 14 万人集结甲更无一个是男儿,你们都不打的直接就投降了。对,士气没了,防守方崩溃起来快的很。

但是请注意,南唐这次可不是,你看史料,各路将领是节节抵抗,经常有非常壮烈的殉国,甚至连李后主李煜他本人都投降了。唉,南唐的江州就是今天的九江一带,一个守军还在打,还抵抗了四个月之球。你就说这是什么样的时期?这是一个意外的地方,那另外一个意外的地方就是这个南唐后主李煜的表现。

我们小时候读李煜的词,有的东西就觉得唧唧歪歪的、哭哭啼啼的,哈哈,尤其是那一句,说南唐灭国的那一句,叫最是仓皇祠庙日叫方,犹奏别离歌。唉呦垂泪对宫娥。哈哈,那这句词咱们印象特别深,感觉这个李煜就是那种哭哭啼啼的亡国之君呗。其实不是,你可能很难想象,李煜坚守江宁就是南京城长达 10 个月之久。 10 个月大宋反复劝降他就是不从,你打就打,所以南京城市生生被攻破的,甚至南京城破之后还有激烈的巷战,基本上算是打光了最后的一兵一卒,皇帝李煜才投降啊。你看在亡国之君的表现当中,他除了没有主动自杀,也算得上是硬汉一条啊。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让咱们一起体会一下宋代初年的人对这个南唐的那个感受,那真是好不容易才啃下来的一根硬骨头。当然了,事情也没有这么简单,南唐被北宋初年的士大夫警惕,被他们提防,其实还有一个很微妙很隐秘的因素,而这个因素我们今天的人会很隔睦。但是当时的史大夫都心知肚明,什么呀?事关国家正统变了,我们今天是管这个政权叫什么?叫南唐,但是他自己建国的时候,那国号可不是南唐,那就是单独的一个唐字,没有那个南字。而且你想起来没有,南唐皇帝他们家姓什么?姓李呀?李景、李煜的李,他们自称可就是唐朝王室礼堂的根正苗红的子孙呐。所以当时的人对天下的大事可能会有这么一种理解,就是虽然中原地区梁堂进汉州五代几个朝代,怎么你方唱霸我登场,乱糟糟一团。但是唐朝其实一直都没死。朱温氏把唐朝皇帝杀了,但是很快李家不又有了一个后堂,后唐灭了之后又有了这个南唐,他们都自称是唐朝的继承者,都要复兴唐朝的。

如果你生活在当时,如果你对唐朝非常有感情,你会不会觉得?嗯,跟中原那帮杀来杀去的军阀相比,还有篡位上台的老赵杰相比,其实这个南唐,这个李家看起来更像是正统了。会不会有人这么想?其实宋朝自己也有过相关的讨论,这个讨论很理论化,就是宋朝到底继承的是后周的法统,还是唐朝的发图,如果继承的是后周的法统,那不好意思,你宋朝就是个篡位者,对吧?欺负人家孤儿寡母不是很脸上有光?那能不能说直接继承的就是唐朝的法统呢?对呀,有根据的呀。

我们不是灭了南唐吗?对吧?如果那我这个法统从他那来,我这是武力政府,脸上就有光了吗?他是我大宋灭的,这么一来我继承大唐就是顺理成长,你看这是不是一个很好的说法?其实就在两年前,我们现在讲的是公元 1012 年,就在两年前,公元 1010 年,还有人这么提建议,正是在朝堂上打报告说的啊。文宗皇帝当时说说,这种说法多了去了,这么说的人也多了去了啊。但是这是咱们大宋朝开国的时候就定了个事,咱不能说改就改嘛?就这么着不改了,那这事就这么糊弄过去了。

所以你看大宋和南唐隐隐然还有这么一点竞争关系,竞争正统法统的关系。但是我觉得这还不是大宋的士大夫忌惮南唐人的最根本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还是文化上。我们今天一提起大宋朝,经常会想到一个词叫风雅,觉得宋朝虽然武力上不怎么样,但是文化非常灿烂啊。不管是释大富的诗词歌赋,还是民间的商业活力,大富提起来就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时代。这当然没错,但是这个大宋指的是什么?是把 300 年的大宋朝放在一起看得出来的一个整体印象。

如果咱们是生活在北宋的初年,就看这么一小节儿,呵呵,你会发现如果要说风雅这两个字,嘿嘿,那可不是大宋,呵呵,而是在说南唐。我们就先把南唐摘出来看,南唐首先是非常有钱,国家有多富呢?文唐手下的这一片生产了当时中国 40% 的白银。皇帝有多富呢?开国皇帝叫李变,李变去世的时候,库里存下的金箔 700 万,这啥概念啊?我们讲这段历史,一说到钱,你有一个基本的基准,就是碎币 30 万,现在南唐库房里 700 万啊。大体上你建立一个概念,宋太祖没收了其他所有十国国家的国库加起来都没有从南唐这收的一比多。

那为啥这么有钱呢?因为北方当时在战乱吗?南方在生产吗啊?这里要是说什么稻米、茶叶的数字,可能感觉不那么直观,我就跟你说一样,就是纺织品,当时还没有棉花,老百姓穿的衣服主要是麻布做的,麻布也是可以用来征税的,南唐有一个你就理解为库房吧,叫德昌宫,装麻布的库房整整装了 40 间。老百姓穿麻布,那有钱人当然穿的就是丝绸吗?南唐的丝绸富裕到什么夸张的程度呢?就是皇帝经常请文武百官到宫里的仓库参观,大臣们可以随便拿哈。随便呐,想拿多少。

所以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如果你又到过中原,又去过南塘,这么对比这一看什么感觉啊?当时还真就有这么一个人,这个人叫张继,是南唐的重臣,曾经出使过中原,到过开封,出了一趟差,回到江宁之后就写了十首诗,其中提到开封就三个字的评价叫什么?叫一挥堆,灰突突的一个大土堆。
哈哈,你可以想象一下,今天你生活在一个特别繁华的城市,到一个特别土鳖的一个五线的小县城啊。你可能就是这感觉,一挥堆,这跟我们江宁可怎么比啊?想不到后来那么富丽繁华的开封城、汴梁城在宋朝初年的时候,在南唐人的眼里是这么个形象。一灰堆这个地方,我顺便说一句,江宁,就是今天的南京,也并不一直就这么繁华。哎,在历史上它也有一个变化的命运曲线。你想南京什么时候牛啊?就南北朝的时候,他是南朝的首都啊。南京是所谓的六朝金粉之地,又有所谓虎踞龙盘的王气,所以是南中国当时最重要的城市。但是到了隋唐的时候,南京就比较倒霉了,对吧?可能是北方政权出于压制南方的考虑,南京城市基本被毁掉的。南京的地位在隋唐时候甚至连个县城都不如,有时候它在政治上是隶属于扬州,有时候是隶属于镇江,所以在唐诗里面有一个主题叫金陵怀古啊。

提到南京都是感觉,唉呦,这个地方怎么破成这个鬼样子,几百年前还那么繁华呦。你看这个题材特别适合诗人,就发散各种各样的诗情,你看李白不是有吗?蜈蚣花草埋幽静,近代衣冠成古秋。还有刘禹锡的那首更有名了,叫旧时王谢唐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都是看着眼前的满目荒芜,平调几百年前的盛世美景,都是这种调调的事。

那南京什么时候又变牛了?唉,就是到了南唐,南京城突然一下烈火烹油一般的繁华起来。那今天我们所说的很多宋文化,其实很多源头,你往前追溯都能追溯到南唐时代的南京城、江宁。比如说层数,宋代刚刚建国的时候,整个开封宫廷里的藏书才 1 万多卷,而南唐的藏书是他的十倍,有 10 万多卷,而且这是 10 万多本书,都和五代史国其他地方的藏书不重样。

大宋朝后来编了一套大型的丛书,叫太平预览啊。那可多亏了南唐攒下来的这个家底,这是藏书。再比如说宋词,开始的词是老百姓的流行小调,登不得大雅之堂嘛。但是正是因为有了南唐后主李煜雌这种文体一下子就被点亮了。所以王国为先生不是在那个人间词话里就说嘛,说就是这个李煜把林公之祠变成了史大夫之祠,在整个词学的历史上,南唐这是一个转列点。

再比如说学问其实很多也都来自于南唐啊。南唐有一个人叫徐炫,就是宋太祖冲他大吼了一句,说我卧榻之策,岂容他人酣睡,那个人就是实帅。后来南唐并入宋朝之后,徐绚隐隐然就成了大宋的一代学问宗师。别的不说,就说宋代所谓的四部大书,太平广记、太平预览文愿英华和策腐圆规这四部大书几乎全部都是徐炫和徐炫的朋友,徐炫的学生,徐炫从南唐带过来的,顾旧参与修订的。你要是看过我们前面的几期节目,我曾经有两次提到过一个当时的大学文家叫杜搞,号称叫杜万卷嘛。这人谁啊?这人就是徐炫的学生,还有这个时候正在编纂策幅员规的王钦若,还有五鬼当中的另外一个叫陈鹏年,也都是徐炫的学生。南唐的人才在大宋就这个地位,再比如说文房四宝,那士大夫最讲究的笔墨纸砚吗?除了最好的笔当时叫胡笔,是出自浙江湖州,除此之外,当时最好的尺、最好的墓、最好的砚台,全部在南唐境内。所谓诚心堂,指李廷圭木和设宴,甚至其中很多都是在李煜父子两代人亲自参与下搞研发搞出来的。比如说那个诚心堂纸,这种纸的制造工艺到了宋朝的时候其实已经失传了,但这种纸实在是太好了,后来有人搞到了一批诚心糖纸,花多少钱啊?一卷就有 100 枚铜钱,就这个纸还把欧阳修请过来观赏啊。

欧阳秀也是很惊讶,说你是从哪搞来这么好的宝贝啊?这些纸存放了 100 年,到欧阳兄那时候,南唐造出来这批纸 100 年了,仍然这么结实、这么顺滑、这么晶莹剔透,这纸就好到这个份上,李后主亲自参与研发。一直到了清朝,乾隆皇帝还心心念念想要复原出诚心堂纸的工艺,但是后来都没有搞出来这么好的纸。不用我再多举例子了,现在你明白了,大宋朝的风雅和繁华其实跟着全在南逃。那说到这儿你也就不难理解了,为什么那些北方的士大夫想到南唐人,他就觉得,嗯,不该让南唐人当宰相,不该让南唐人在政治上扬眉吐气。其中一个原因我觉得就是心理上想必是我是来自一灰堆那个地方的人,我看见你们这些来自风雅之地的人,我心里多少还是有点不好受啊。

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诉求源自每一扇不凡之门的开启。卡萨帝为爱而生,链接家的艺术。其实我们可以再换一个角度再来审视一下这个南唐,我们现在讲的是公元 1012 年,如果从这一年把时光再倒转回去半个多世纪,来到公元 947 年的话,那这个时候连大宋朝还没有啊。大宋朝是 960 年才建国,来到 947 年的元旦。我带你穿越会那一天,咱们四处在中国走走看看,看完之后,你对后来南唐和大宋的关系会有更深的理解。

公元 947 年元旦,咱们第一站来到长安,一提起长爱,你心中肯定浮想起一个特别雄伟的大成,对吧?请问你觉得你能看到什么呢?还能看到李龟年放声高歌吗?公孙大娘舞剑吗?还能看到李白斗酒诗百篇吗?对不起,那个长案早就没有了。这一年的长安在被后汉的军队围困,城里面是弹尽粮绝,妇女儿童被军人当成粮食活活吃掉。这是人间地狱啊。那北方那个最繁华的开封城又怎么样呢?

好,第二站咱就去开封,这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对吧?没错。但是就在公元 947 年的元旦,契丹的可汗一律德光闯入了开封,然后宣布后晋灭亡,自己要当中原的皇帝啊。就在这前后一年时间,开封城里有仨皇帝,哈哈,后晋的末代皇帝石中贵、辽太宗耶律德光,还有后汉高祖刘知远啊。那真叫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这个时候的开封就是这么乱糟糟一片,哎,以至于有一个小伙子都待不下去了,谁啊? 20 多岁的赵匡胤就是因为这么乱,所以他不得不从开封离家出走,闯荡江湖,要给自己找一条全新的生路。那历史里关于赵匡胤早年的这段经历记载,很简略的说,赵匡胤这个时候就是四处漫游,那一路看到的是什么?都是从北方向南方逃难的老百姓,这就是当时的中国。但是如果这个时候我们不在北方,我们第三站来到了南唐,尤其是来到了江宁, 947 年的元旦,我们会看见什么呢?这一天,南唐的皇帝李景召集了一群文人雅士赏雪作诗,还召集了当时中国最好的一批画家。哎,说你们分个工把这个场面要记录下来,有人专门负责画人物,有人专门负责画亭台楼阁和建筑,有人专门负责画竹林。这场君臣聚会居然咔嚓被定格,哈,成就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成了这张赏雪图。

但这张图很可惜啊,我们今天见不到了。但是这个盛世这段佳话我们今天还能看见。但有人可能会觉得,这不就是玩物,丧失在这样的乱世里面,你们南唐的皇帝搞什么搞?还在天天搞这种风花雪月的事,活该后来被灭国。但是换一个视角,换一个文化的视角来看呢。我这里有一本书,作家唐诺的书叫眼前,它里面有一段话我想念给你听,那他是写春秋时代的啊。他说所谓历史的灾难时刻也可以这么定义,或说是一种通则,那就是人被廉价的、不恰当、不合理的胡乱使用掉。最好的诗人、小说家拿枪被派去战壕,一去不回。人无法做他最擅长、最有成果的那件事儿。人被浪费掉了,当然是无以弥补的一个又一个损失。

什么叫做灾难?人被不合理的使用就叫灾难,那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不就是南唐的价值吗?在那个几十年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世界里,他让有诗情的人去写诗词,让有绘画天赋的人去画画,有工匠精神的人研发最好的笔墨纸砚。南唐正因为有南唐,他没有把人浪费掉在准备这期节目的过程中,我偶然看到了一则史料,让我很震撼。话说公元 974 年,就是南唐灭亡前的最后时刻。整个金陵城已经被大宋军队重重包围。南唐后主李煜还下令做了南唐历史上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放榜,破例录取了 38 名警示,这是南唐科举史上最多的一次。很显然,国破在即了,被录取的近视也没什么用了,当不了官了。

那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我想有一种可能,这既是为了给莘莘学子们苦学考试一个最后的体面的交代,也是南唐这个政权,他尽其所能把读书的种子传现。其实如果我们跳出来看,你会发现人类历史上经常会有这样的地方,那我们把这样的地方经常给他一个名字,叫什么?叫文明的火种罐。就是当周围的世界都突然陷入了刀光剑影、尸山血海的时候,有一些地方就是有人在里面埋头询问,沉醉风雅,等到外面的战乱结束,这个火种罐里面的文明之火又跳出来,又可以星火燎原。

很多这样的地方,这样的时刻,比如说春秋战国时候的鲁国,南北朝时候的江东,五代时期,刚才我们说到的南唐的江陵都是这样啊。其实西方历史上也有这样的地方,比如说古希腊作为一个政治实体是被罗马政府了,对吧?但是作为一个文明载体,它反而是借着罗马的武力传播的更远啊。我今天又带来一本书,历史学家汤英比写的这本叫人类与大地母亲。这里面就有一段话,说到被罗马征服之后的希腊文明的传播。他是这么说的,每个帝国在其领土上都在吸收并传播着希腊文明,这时从西北印度的朱木纳河上游向西,直到西西里岛的西端,这一片广大地区都以希腊语为其文明语言。披着罗马外衣的希腊文化正以拉丁语为媒介,从意大利半岛向欧洲大陆一直传播到莱茵河和多瑙河一线,向西北非一直传播到撒哈拉沙漠的北部边缘。

你看这是不是和我们今天说的南唐很像,他也是一个文明的火种官,外面的战乱挡不住里面的繁华,外面的和平一旦到来,他立即星火燎原。今天我们这期节目是从宋朝的北方士大夫看不起南方人,防备警惕南方人说起的。但是这个历史阶段很快就要过去,你算公元 1012 年这一年,所谓五鬼中的王清若 50 岁了,陈鹏年51,林特61。

这一代人,他们都是带着对南唐的记忆,生活在大宋朝的首都开放,说白了他们自己心知肚明的,他们是亡国祥臣,低人一等。那怎么办呢?他们也想有人生梦想,他们也想在人生阶梯上往上攀爬呀。所以他肯定是努力的讨皇上欢心,哄皇上高兴啊。皇上要天书,我给你找天书啊。皇上你要风扇,那我给你办仪式。这当然会让当时其他的大臣,尤其是经历过太祖创业的北方大臣看不顺眼,所以南北方这个时候互相开地图炮很正常。南方人和北方人这个边界很快就要模糊掉了。

在历史学界有这么一个理论,说发生在 40 年以内的事儿不叫历史,叫什么?叫交往记忆。为什么呢?因为 40 年内发生的事儿要么您自个儿,要么您的长辈。都亲身经历过很多事件的当事人都活着,各种恩怨哪,情感都还在纠缠,都还在影响我们的现实生活,这是 40 年之内。好了,等 40 年过去了,该谢幕的人都凋零了。发生过的事儿要么就被忘了,要么就被固化成文字或者是影像记录了,变成这种载体、这种史料,这才叫历史,我们可以客观的去研究它了。所以 40 年只是一道分界线。

对于宋真宗、王钦若这些人来说,南唐虽然灭亡了,但那不是一段历史啊。按照刚才我讲的这个理论,这是一段交往记忆。这一段记忆它影响到了像王代不肯让南方人做宰相,像寇准他不肯让南方人当状元,都在影响和纠缠现实生活。但是你别忘了算一笔账,南唐是公元 975 年灭亡的,到了公元 1015 年,就是三年后就满 40 年了,这个历史的这个分界线马上就要跨过去了。果然五年之后王旦谢幕,宋真宗就大大方方的把南唐人王清若提拔当了宰相,南方人就这么当了宰相,一代人的恩怨就这样了结了,南方人的身份不再成为党宰相的障碍了。

好,我们来盘点一下在这一年出生福建的南方人刘勇, 30 岁,他这段时间浪迹在哪里?历史上的记录其实是模糊不清的。出生在江西的南方人晏殊,今年 22 已经在江苏东台当官了,很快他还会当上大宋朝的宰相。祖籍江西的南方人欧阳修今年 5 岁了,将来他会成为大宋文坛上的一代宗主。你看,南方人融入了中华文明的主流。江宁城的繁华演化成了开封城的凤雅,南唐这个文明的火种罐终于点燃了整个大宋的文明之火,那是遍地炎烧,光华满天。文明这个东西就是这样,乱世的时候他藏之介子,盛世的时候他放之六合。文明就是这样,这么一张一弛,时卷十输,唉,就这么一步一步的往前走,我们下一期公元 1013 年再见。

罗振宇文明之旅

罗振宇文明之旅

共913集 2024-02-28 国剧 纪录片/历史